读书想法

读书:《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2018-10-30  本文已影响71人  乐活小哥
腾讯传.png

作为一个混迹于互联网汽车公司的人(其实还是做传统制造业的活),对互联网本身颇有一些兴趣,而腾讯作为陪伴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互联网巨头,自然勾起自己对 “狗日的腾讯” 强烈的好奇心,也就找时间来阅读这本《腾讯传》。

无论是腾讯本身的光辉,还是本书的作者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的名头,都让我怀揣着膜拜的心态翻开这本书。

从我个人阅读后的感触来说,《腾讯传》更像前面流水帐,加上后面的公关稿,真正能够有深度的东西并不多(让我对《史蒂芬乔布斯传》更有兴趣了),甚至有一些地方的描述让我有一些反感。尤其是在3Q大战的描述中,直接说到360对腾讯的污名化攻击,纳尼?这是一个写传记应该秉承的立场吗?

让我想起那句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对错,只有利与弊”,大概吴老师很明白这个道理。

以下为相关的个人感悟:

1、成年人不要仅仅局限于道听途说

没有阅读《腾讯传》前,一直根植于脑海中的念头,就是腾讯起家就是靠完完全全的抄袭,才有了后来的腾讯帝国。先说QQ的抄袭,那时候做同样一件事的公司,不止腾讯,但是为什么腾讯后来活下来了呢?

A、技术为创新:将信息留存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

B、本土化尝试:国内第一家提出 “用户体验” 的企业;

C、资金的支持

以上3项举措,让腾讯在早期活了下来,而江湖上关于腾讯抄袭的传闻,是不会告诉你这些的。

再说后来腾讯在各个行业的模仿被口诛笔伐,可以理解为腾讯作为庞大的帝国,需要的是秩序的有效运行,而创新这件事风险太大,就交给其他创业公司来做,等时机成熟,再入手。

在这里,就需要提到腾讯后来的战略:开放资本和开放流量,前者通过入股,而非全资收购的方式进行参与,后者则提供相应的流量平台扶持,而不是想象中的一巴掌拍死,拿过来自己做。在当前的互联网世界,哪个公司不需要资本的介入?所以腾讯模仿抄袭的原罪,从这里看起来也就那么回事。

之所以说 “成年人不要仅仅局限于道听途说” ,是因为道听途说的片面,会让你在表达对这件事的的看法时,显得没有自己的思想,很Low,宁愿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而不要靠道听途说来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2、不要沉浸在自己手头的蝇头小利

“蝇头小利”这个词可能不是很合适,我想表达的是年轻人不要只盯着自己手头上的那点工资,自以为还不错就很满足了。

我也是才知道,小马哥在1998年工作的时候,月薪就已经达到8000,那可是二十年前,物价和房价都很低,而现在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可能有的工资都没这么多,让人汗颜。另外,你的努力,不仅仅是让你自己的生活更舒坦,也会让你的下一代有更好的机会。

3、厉害的人一直很厉害,不厉害的人学会借势

厉害的人一直很厉害,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以前一直以为小马哥很一般,不然怎么会只去了深圳大学?读了《腾讯传》才知道,小马哥当年是可以去清华念书的,只不过因为89年学潮的原因,出于安全的着想,小马哥那时候的一批同样厉害的人纷纷选择在家门口念大学,也包括腾讯的其他创始人。

那不厉害的人呢?总归得活,虽不能像小马哥这样厉害的人呼风唤雨,但是可以选择跟着行业的大势走,总归会换来还不错的结局,就像我在汽车行业一样,新能源汽车是以后的趋势,所以我选择加入互联网汽车,道理以此类推。

4、商业和产品价值

“如果说美国人总在想如何改变世界,那么,中国人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适应正在改变中的世界,他们更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商业价值观——广而言之,更是人生观的区别,也是很多美国与中国商业故事的不同起点。”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训,放在书中提到的商业价值概念来说,有一些合适,但是从长期来看,改变世界也就是颠覆的商业,才更具有商业价值,但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把握后者更切实际。

“我们开始想一个问题,在怎样的情景和条件之下,网民愿意付费购买正版音乐?我们的答案不是歌曲本身,而是服务。”

决定一件产品价值的因素,可能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其所处的环境。就像一张白纸不值钱,但是当你需要一张白纸来引火点燃木材,进而防止大家在寒冷的天气冻死的时候,它被赋予的价值就远远超过白纸本身的价值。

5、领导管理

18年的腾讯游戏,虽然遭遇暂时的寒冬,但仍然是这个行业的巨头,与之对应的是成千上万腾讯优秀的游戏人才,但你有想过,这帮将腾讯游戏运营到如此厉害的人,最初也不懂游戏,更要命的是,他们的老板小马哥也不知道该怎么弄。

这就回到领导者管理的话题上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老板像教孩子一样,可以事无巨细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但很多时候老板自己也没想明白。作为下属,你只能自己去摸索,磕磕碰碰,看起来被悲壮,但这就是现实,而优秀的下属,也大概是从这样的过程中历练出来的吧!

但是从领导的角度来说,可以一时不懂,但是不能一直不懂,不然以后没法有效的指挥下面人员。可能你没法提供具体的操作,但是你一定要在某种方向上提供指导。管理半径与疆域的对称,是一个帝国能够持续生存的关键,而对于一个领导来说,暂且抛开其他因素,是决定你能走多远的关键!

6、工作管理

“小步快跑,试错迭代”。是腾讯,以及当前互联网产品的常用方法。放到工作本身上来说,你不可能时时将自己的工作做的很完美,而且有的时候你所想的、所接受到的领导意图,和领导真实想法相差甚远,尤其是对新手来说更是如此。怎么办?持续的和领导保持沟通和简短的汇报,避免一头埋下去做事,却南辕北辙的现象。

另外,对于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繁多,该怎么办? “在他看来,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有产品的感觉了。” 也就是每天做的比昨天好一点,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

7、秩序

“一位成熟的商业从业者,应该具有两个坚定而又强烈,同时也相互矛盾的信条:你必须破坏原有的秩序和道德规则,同时,你必须致力于秩序和规则的重建,你是破坏的后果承担者和“遗产继承人”。和“没需求创造需求”有一些道理上的类似。

8、习惯的力量

QQ取消离线和在线的显示时,受到大批网友的讨伐。有趣的是,微信从来没有“在线”和“离线”一说,大家不也用的好好的?大概是因为QQ的做法,改变了人们对其固有的习惯认知,所以你看培养习惯比改变习惯更难!

9、经典话语

A、如果你说我是错的,你要证明你是对的!

B、“博而不专的积累。美术、音乐、阅读、摄影、旅游等等文艺行为貌似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以此才能了解和认识大数量的人群,理解时代的审美,让自己的所思所感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范式。”

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产品经理,也适用于人本身的成长,直接决定了你会不会是有一个有趣的人,当然博而不专只是有趣的基础,要想真正有趣,除了广度,还要有深度!

10、其他

A、经典的腾讯式运营:锁定一个“真实的诉求点”,在用户体验上力争做到极致—从庞大的用户基数中抓取消费群—在形成一定数量的基础用户之后推出进阶式有偿商业服务—持续优化、尽力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寻找新的诉求点。

B、制造稀缺性的方法有三个。第一,要有一个长期的大量品牌投资。第二,要营造一个独特的体验,比如苹果的iPhone,通过一种整合方式把很多技术整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独特体验。其中它的每一个技术在其他的厂商看来都不是什么高精端的技术,关键是把它整合成一个体验,这就是一个稀缺性。第三,是塑造明星。

写在最后: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写点什么,所以就索性写写停停,安好,各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