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愿继续平庸,请拿年龄做借口
1
网上流行着知乎上一个点赞量高达6.6k的问答:
问:三十岁才开始学习编程靠谱吗?
答: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本着谨慎原则,本来想查一下出处,但是终究没有查清楚。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回答给我们的启发。那就是:珍惜当下的时间,不要用年龄做借口。
原来有位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做着打杂的活儿,拿着四千左右的死工资,没什么存款,只是因为家在北京本地没什么压力。他在三十岁的时候交了一个很喜欢的女朋友,期待早点结婚。但是他女朋友却因为他赚钱少没存款而没有安全感,那个阶段他很忧愁。
他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学历不高,但是很有天赋。所以我们就劝他重拾专业,在计算机编程方面再进修发展一下。但是他习惯了在国企混日子,说自己都三十岁了,没心力折腾了……后来不久,他就跟女朋友分手了。生活更加颓废。
2
虽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观念的开明开放程度也进步明显,但是关于“年龄”的保守观念还是喧嚣尘上,占据着主流声音。比如,“三十岁之前不结婚就是剩女剩男”、“三十岁就该安稳了”……
于是乎,从20多岁起,很多人就被动地进入相亲的节奏,一部分人如愿以偿地在20多岁的时候结了婚,还有一部分人在30岁的当口儿陷入恨嫁、恨娶的焦虑。
但是仓促结婚的,幸福的没有几个。我们都曾耳闻目睹身边一些人的一出出离婚风波、单亲事故。既伤了当事人对婚姻的信心,又可怜了孩子,曾经催子女结婚的当事人的父母更是有苦说不出,平白又苍老了几岁。
三十岁之前结婚,就能保证人生幸福吗?很遗憾并不能。当然,结婚晚也不能保证幸福,结论是:婚姻幸福与否,跟年龄关系不大。
3
很多人依旧信奉: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而这个所谓“该做的事”却不是自己说了算,是随大流。我不知道,他们是怕什么,还只是习惯了谨小慎微地遵循着“随大流不挨揍”这句俚语。
想起曾经我跟某位程序员朋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他说:我现在真的特着急找个妹子结婚。
我问:为什么呢?
他答:我都三十了,人就该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儿啊。
我问:那如果你很着急地结了婚,一起生活才发现不合适怎么办?
他说:不合适就离呗。
我无语半晌,缓了缓,说:这样不是两败俱伤吗?何必呢。
他说:反正别人做的事我也做了,就安心了。
这次,我真被他的神逻辑搞得彻底无语了。
这位仁兄赤裸裸地表达就是为了“随大流”、为了附和社会舆论的声音而急着结婚,任何一位女性如果跟他结婚还真是倒霉了,一个人对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这样不负责,实在不敢恭维。
4
英国保险机构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我们中国人最怕变老。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网民为什么这么喜欢“宝宝”这个称呼,为什么你家孩子在大街上叫一个女孩阿姨,人家会不高兴。
其实,中国人不仅怕老,似乎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痛点,年龄小的怕幼稚,年轻人怕贫穷,中年人怕压力,老年人怕孤独空虚。
你看,如果总被年龄困扰,我们是不是这一辈子都不得安生了?
我们是不是该换个角度看问题呢?
我很喜欢年少时的单纯和无知无畏,很赞赏二十多岁时候的冲劲儿,很享受三十多岁的心智成熟的内心圆满,很佩服四十多岁后的责任担当,很期待五十多岁后的睿智自在,很向往六十多岁的达观态度,还有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我还无法想象的新世界。
5
评估一个人的年龄,身份证上其实是最表面的。我们还有身体年龄,心理年龄。
一个人即使已经四五十,也可以拥有二十多岁的容颜,比如不老男神林志颖。
一个人即使已经七八十,也可拥有赛过二十岁的好身材。比如八十多岁的王德顺不是照样拥有充满力量的肌肉,还能光着膀子T台走秀,魅力赛过20岁的小伙儿吗?
一个人即使八九十,还可以像少年一样追梦。比如摩西奶奶,76岁拿起画笔,八十多岁成为知名画家。
So,如果你想继续平庸,借口有很多,年龄在现在这个社会上还算是个好借口。
但是如果你想做什么事情,想坚持什么,千万别再被别人拿年龄催眠,也别自我催眠。
回到最初的那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PS:你过去或现在有没有因为年龄观念而困惑的事情呢?
(喜欢就点赞,欢迎转发朋友圈,期待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