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年后的职业思考》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总感觉时间是不够的,由于今天一直在加班没有听成课,虽然没有听成完整的课,但大概看了一下,心里一直在思考:教师的天职本应教书育人为什么很多乡村教师却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呢?这久以来我亲身感受到的是教师教书育人反而成了副业,而填表、扶贫和检查却成了教师的主业!
为此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我在教育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中的一点内容与大家一起探讨:
干扰太多让教学变成了副业, 如此繁忙,苦累,还不说,还有很多额外任务。比如去年,有一个县为了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县和“双高双普”验收,迎验就成了全县所有学校的中心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几乎整整一个学期没有放节假日,包括“中节”和“国庆节”。许多学校抽出部分教师不再承担教学任务,专门进行建档案,补各类活动资料,搞校园文化建设。被抽出教师的教学任务全压在其他老师身上,老师们不堪重负,只能疲于应付。
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补活动资料、补记录等任务只得把这些工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习,只要把学生看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行。
由于长时期加班加点,很多老师疲惫不堪,上课期间无精打采,甚至出现老师“实在困了,就趴在讲台上眯一会”的现象。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参与扶贫又让农村老师背负了不应有的负担。
每个老师都要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每月至少两次的家访,为了家访随意调课层出不穷,严重干扰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无休无止的扶贫政策宣传,不仅要学生知道政策,还要家长随时能回答得一清二楚,一个简单的“两免一补”,翻过来覆过去,越解读越复杂,最后连教师自己也不知怎么回答了。
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正常入学接受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入不了学的,教师得送教到家,以前要求每月一次,现在又有领导发话了,每月得四次。一些残疾儿童家庭,相隔学校几十里,有的还不通公路,老师一个往返,必须得两头黑。有些严重智障残疾儿童,送教到家毫无用处,但老师不可不去,因为要有家长签字证明,还得有影像资料佐证。
现在,又一项工作即将落在老师头上,就是要教会贫困户说普通话,说是因为扶贫检查考核时,外地来的领导听不懂贫困户回答问题。除了上述扶贫具体工作而外,教师还要建大量的扶贫工作档案,每一所学校,一年下来,扶贫档案都是满满的几十盒。
在两会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现在老师负担很重,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得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陈宝生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拿着表来了,要填表,各种表,必要的表要填,现在是表太多了,基层把这个叫作“表叔”“表哥”。学校要拒绝它们,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给老师“减负”,先要把老师从杂事堆里解放出来。杂事来自于系统内外,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表格、竞赛、活动等。文明餐饮、光盘行动要有数据,垃圾分类教育要有计划、总结、图片、照片等;为了做好安全工作,要督促家长上指定的网站学习安全知识,并将家长完成情况登记造册上报……这些事务,有校内的,有校外的,有教育系统内的,有教育系统外的,只要和学生能沾上边的,教师都必须应付。这些杂事,耗费了老师们大量的时间,使得一线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给老师“减负”,需要不断完善有关教师培训制度。导致教师没有足够时间用于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老师在岗教研活动多、外出培训多、各类评比多。不可否认,教研活动、业务培训、各类评比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教师频繁外出培训,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影响,这不是教育应有的常态。
除了杂事多、培训多之外,让老师们不能安心教学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检查多。各种各样的检查评估接踵而至,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按照各级指令执行任务上。有的时候,为了一项检查,要准备几十个档案盒,近百个指标资料,老师们少则要忙一两个星期,多则要忙几个月。
还学校一片宁静教育的空间,给老师松绑,让老师做纯粹的教育,让学生有一间安放安静课桌的教室。教育是一项需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事业。教育最怕被打扰、折腾。
古人云,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心静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宁静、守恒,如果天天心浮气躁,天天被与教育无关的杂事、烦事缠身,很难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但愿给教师“减负”的呼吁能切实得到有效解决,开启新时代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新风貌。
当然随着扶贫工作和所以一线教师的辛勤耕耘,农村的教育能够有全新的改变,愿十年后的我仍然再这个我深爱的职业里追寻初心与梦想。
《对十年后的职业思考》 《对十年后的职业思考》 《对十年后的职业思考》 《对十年后的职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