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自量力再次评论《红楼梦》,与大家商榷
我在高中时首次阅读《红楼梦》不知其所云,基本读不下去。中年时及老年时再分别读了两次,虽勉强读得下去,略知其云,也觉得不什么样,后来读了一系列外籍世界公认排名前列的小说名著,还认真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随笔与体会,自我感觉,那些我近期读的外籍书籍更棒更真实和更深刻更直白,起码没有《红楼梦》如此的隐晦与语焉不详,欲言又止,令读者猜猜猜,于是我就对其不屑,尽管它有名人背书与加持。并因此写过一篇文章,拿《红楼梦》与《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静静的顿河》、《红与黑》、《罪与罚》等外籍小说作对比,我总觉得《红楼梦》不及而处于下风。
最近经常收看一个我十分欣赏佩服的律师出身的播主叫“悲风过洞庭”的聊天,他说他极少看中国的小说,主要研究专业之余,重点研究中外历史、战争、政治、哲学方面的书,但中国的《红楼梦》除外,还大贬中国四大名著其三,并直接否认《三国演义》基本不是小说,不入流,只是杜撰的历史讲座民间传说,人物形象描写脸谱化,还比不上《水浒传》,《西游记》只是挺有趣的。他次日这样盛赞和评价《红楼梦》:“伟大的《红楼梦》是多棱镜,从各个方面去读,你都可以读出其是一部百科全书,估计是某个神人写的,毕其一生,读者都未必读懂而研究清楚它。”,这或许是播主在现时的舆论环境下也不得不吹托一下中华文化的灿烂以便通过舆论监督部门的审查或多少安慰一下每每认为中华文化世界第一的“厉害了我的国”的国粉们?因此,才有这样互相矛盾的表达?也就因此我也实事求是想到了我国著名的大学者胡适不是也对《红楼梦》多有研究,还有考据专著和孤本吗,中国历来还成立了什么“红学会”将一本“区区的”在大观园讲公子哥儿,太太小姐、丫鬟、嬷嬷的书研究来研究去,研究了一百几十年,争来争去,莫充一是,还涉及现实的政治斗争,于是我对我近年自以为是的认识有点动摇。难道我在已届天命的年龄还读不懂不会欣赏被诸多国内读者盛赞的《红楼梦》?于是我不舍的先撇开正读得津津有味的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对《静静的顿河》我绕有兴趣的目前第二次读了一半,还结合政治、宗教、历史、目前的俄乌战争已经撰写下了五十多篇千字文。昨天我再次看看新版的、买了一年束之高阁的分上下两册的《红楼梦》读本,先看看编者按和有关名家的评论,带着中肯虚心的态度看了《红楼梦》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感觉通篇多用暗语或隐喻巧妙的交代全书的梗概和来龙去脉以及该书表达的中心思想,这种欲言又止,诗无定解的,故弄玄虚的手法相当高明相信也得到封建文字狱统治教化了几千年的中国绝大多数读者的赞赏、吹捧与茶余饭后聊天的谈资。
至此,中外书籍的比较令我突然明白并豁然开朗:近代二三百年来,尤其是生活在清朝的曹公他逃不出文章狱的监控的命运,而同时代的欧美它历经中世纪黑暗时代的脱胎换骨,其后更得到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工商业革命,还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洗礼后,文人言论和思想自由得多,作品实话实说,作品明白细腻而不失精炼与深刻生动,将现实社会跃然纸上,这确实不是在特定环境下偷偷摸摸写作的哪怕是曹公等杰出人物所能比拟的,鲁迅也如是说调侃《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它仅供不同的读书娱乐并猜猜猜,供不同的无聊学者争争争,以为一本小说道尽爱情与人性、道尽封建旧制度的架构与没落、王熙凤管家水平如何高超又同时如何的腐败、它的诗词歌赋如何精彩、它的园林建筑学绝无仅有,甚至儒释道也如何如何等等,好一个大观园。不过它却恰恰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针见血的直白与深刻的神学和抽象的形而上学与人物的写实的栩栩如生的描写,这就是中国小说包括《红楼梦》不可避免的短板和悲哀,尽管国人如何自嗨,认为中国文化如何的博大精深,甚至全世界第一,我暂时有点不敢苟同。不过有待我有空再次审阅,再作最后的判断吧。目前我的认识只是一己之见,可以商榷。谢谢!
——2024.04.13.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