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小组S3

1129写作和表演

2017-12-01  本文已影响6人  Sibylvane

11月2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反思昨天写的那个跟流水账一样的故事,只是按时间顺序记录事情的发生过程,很多个“然后”,整体看起来更像是情节简介。故事本身还是有意思的,但人物和场景是扁平的。中间写到一个女孩子在绝望的时候写一封信,但无法想象她会写什么样的内容。故事中有两个关键人物,但我只侧重我认可的人物,强调她被害者的经历和感受,而忽略了另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而且他的人格从一开始就被我否定了,没有探究他行为背后合乎情理的动机。毕竟没有完全好或者完全坏的人。文中的书桌我也描绘不出怎样符合人物性格的摆设,具体的书名是什么。这些不足无法构建一个真实生动的场景,看不到人的血肉。

扁平化的故事描述关键在于我置身事外的角度,进不了人物的内心,以他们的视角来体验。那要怎么进入人物内心呢?我想起之前短暂的舞台剧表演经历。剧本更多的是台词,没有太多场景的描述以及心理活动,演员需要自己去建构这些东西,认真思考一个人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心理之下说出这样的一句话,发出这样的动作。这些具体的思考赋予台词血肉,推动故事的发展。

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比表演更复杂,因为写作者需要在故事中扮演所有的角色,而且在描述每个角色的时候都是以角色自己的立场出发,而不是以上帝的角度俯瞰所有人,也不是以第三者去评判。因此,写作者需要有精神分裂的能力,曹雪芹在这方面就是天才。他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是立体多面的,而且能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成长,摆脱了一般小说中单面且固定的人物描写模式。《红楼梦》有很多大场景,涉及很多人物,情节发展也很快,很短的篇章就描绘出百生相,背后就是曹雪芹身份的切换,一会儿是贾宝玉,一会儿是薛蟠,一会儿是林黛玉,一会儿是晴雯。

无论表演还是写作都来自生活,演员和作家都会观赏生活,看社会中不同人的生活习惯和言行举止,每一个人的言行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敏锐的眼光捉住代表人物性格的言行细节。我平时也会观察周围的事物,但总带着自己的偏好和观点,很少放下自己纯粹地观察,或者以他们的视角去看周围,这种观察方式也禁锢了我的观念和写作。

接下来的写作,要借鉴一下之前的表演经验,用文字的方式去演绎故事中的人物。在生活中,尝试以演员的方式去观察周围的一切,而不只是看到我想看到的东西,而忽略了真正的现实。另外,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继续参与表演,深入了解表演的逻辑,得到更多的启发。

1201(0930-110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