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美食

消失的包子

2016-08-24  本文已影响144人  漫随流水

跟朋友聊起过吃藕馅的水饺,对方当时当即一脸懵逼的表情,“藕能包水饺吃?”那时那刻我的内心一直在呼喊:“我的天呢!”这些年你究竟还错过了什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在此地看起稀松平常、习以为常的事情让外人看来有可能就是西洋景了。所以,我原谅你了,原谅你不懂我对它的感情。

消失的包子

之前好好回忆了一番以前的日子里吃藕馅水饺的美好回忆,夜深人静,不仅仅因为爱情,有时就凭着那些许遥远的记忆就让我在完成一篇文章后安个好眠,做个好梦。藕作为深植于我脑海的美食,要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就像是歌里唱的那样,“回忆像个说书的人”,而我也终于做了一回说书人。说来遗憾,曾经被我认为与火烧、油条并称集市三大美食的藕馅包子现在已经没有踪迹可寻了,消失了。有时候还有些不甘心,回家的时候,赶集的时候,都会四处张望一下那个熟悉的地方还有没有卖包子的,可总是失望的表情。

消失的包子

有人可能觉得我矫情,不就是包子铺吗,没了就没了,哪里还没有卖包子的,或许吧,可以后吃到的藕馅包子总感觉没有那时的香了。有些东西习以为常,你不觉的它重要,等它真正从你的视线里消失,一开始你可能还是不在意,可时间一长,就发现了异样,少了它,自己的生活好像缺了一个角,不太完美了。它是谁?是人?是物?都可以。而消失的包子就是我生活中的它。

消失的包子

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村跟城市不一样,没那么热闹,那个年代,没有游戏厅,没有录像厅,没有电子玩具,最能让人觉得热闹的就是赶个集了,到了集上不仅有好看的,好玩的,更有好吃的,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玩是最重要的需求,刚好,赶集都满足了。每次赶集都会买包子吃。那时候总觉得人家集上卖的包子要比妈妈包的包子要好吃多了,包子雪白雪白的,像小白兔,不想家里的面包的包子,黄不拉几,视觉上就输了一阵。集上的包子白,肯定是加了东西了,那有怎么样呢,小孩子不关心这个,好吃是硬道理。集上的包子造型却跟妈妈包的造型差不多,不是现在普遍流行的圆包子,而是船形的包子,简直就是大型的水饺的样子,妈妈一直都包这样的包子,只是集上的包子更小了一些,更精致了一些。都说看人不光看外在,还要看内外,这同样适合于包子,那时街上卖的包子只有一种馅——藕馅。这就已经足够了,已经对它上瘾了,每次赶集总要买几个吃。记得那时的包子是两毛五一个,一块钱正好买四个,我和弟弟一人两个。

消失的包子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我这不知道包子铺是什么时候没有的,等我想吃包子了,才发现它已经不在了,还好,记忆还在 记得它的好。

不过集上有藕馅的包子卖,上初中的学校食堂也是有卖的,虽说味道比集上的差了些,又黄又硬,可破船还有三斤铁,而藕馅包子就一直是我在初中的三斤铁,稀罕宝贝。那时候,家里穷,我也是了解的,那时太懂事了,想着法的少花钱,菜贵,很少吃菜,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买包咸菜,买两个馒头就着吃,咸菜却也不能一次吃完,要多吃几顿。这样的苦日子真跟《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一样艰苦,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就花两张饭钱,买四个藕馅的包子吃,算是对自己的犒劳了,这实在是太奢侈、太丰盛了。艰苦的日子有藕馅包子陪伴,苦中作乐,所以记忆一直很深刻。

消失的包子

在山东,吃藕馅的饺子,包子一直很常见,寻常家庭,小摊饭店都有的,所以一直没有觉得它是多么的稀罕,只认为这应该是寻常百姓家最最寻常的吃食了吧,直到出了省,来到这,原来藕馅的包子,饺子竟也那么高端,很多人居然没吃过,这时的我就自豪了,滔滔不绝,大谈特谈它有多好吃,“我觉得你就是减寿十年也得尝一尝”。虽如此,在这里,呆的久了,就越发怀念起藕馅的包子,饺子了,不要再吃韭菜鸡蛋馅、猪肉大葱馅的了,如斯祈祷,阿门!

消失的包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