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90年代初,苹果在研发麦金塔计算机的时候,要对开机速度做优化。那个时候的开机速度可想而知是非常慢的,工程师们也很气馁的说他们尽力了,但是乔布斯还是坚持说要再缩短十秒,最后他们做到了,而且不只缩短十秒,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乔布斯算了一笔账,说未来会有500万人用我们的产品。假设一台电脑省出来10秒,500万台就是5000万秒,一年就是3亿多分钟,就相当于10个人的一生。所以,为了拯救这十个人的生命,恳请各位加把劲吧。最后超出了预期,把开机时间缩短了28秒,相当于28个生命。
开机时间和人命,原本不搭边。乔布斯用故事的力量,绕过了事实和逻辑,直接唤起了别人内心的感受,达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没错,故事不仅可以描述事实,甚至能扭曲现实。从文学表达,到广告营销,到职场晋升,到日常沟通,故事无处不在,每时每刻,它都在改变我们的想法,影响我们的行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讲好一个故事呢?
好的故事,并非无迹可循,《故事课》这本书告诉我们,有一套人人都可以掌握的公式,只要加以勤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怎么讲一个好故事。3分钟、1分钟,甚至10秒钟,各有各的讲法。
首先,故事的公式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故事,按照主人公的经历,可以分成七步。分别是: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古今中外,不管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多都满足这七个步骤。
有了这七个步骤,你就可以在3分钟之内,说出一个完整故事。
比如“科幻小说之父”,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世界》。我们按照这七个步骤来推演一遍。
第一步,目标: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赌,要在八十天之内环游世界一周;
第二步,阻碍:警察错把霍格当成抢劫银行的罪犯,想尽办法追捕他。
第三步,努力:主人公用尽各种方法加快速度,走进死亡丛林,强行飞越断桥,好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第四步,结果:主人公环游世界一周,回到伦敦。比八十天只多花了五分钟。
第五步,意外:但是根据出发地伦敦的日期显示,霍格只花了七十九天又五分钟。
第六步,转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了各地时间不一,形成了“时差”。霍格是一直往东走的,绕地球一圈,花费的天数就会减少一天。反过来,假如往西走,就会多出一天。
第七步,结局:霍格不仅赢了比赛,还抱得美人归。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而且还是长篇小说的故事。假如你觉得这七个步骤太复杂,《故事课》里还有一个更精炼的总结,叫做“靶心人公式”。“靶心”就是目标的意思,只要明确主角的目标,接下来就好办了,可以围着这个目标设置障碍、反转、意外,制造出各种跌宕起伏的情节。
这套办法不光可以用来写小说、编剧本,它几乎适用于各个领域。
如果给你讲故事的时间有限,比如只有1分钟,怎么办?还有更简单的套路。第一个叫“努力人”模型,第二个叫“意外人”模型。
所谓“努力人”,就是朝着一个目标发力,克服各种阻碍,最后实现了目标。比如爱迪生,一共实验过1600多种材料,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最后做出了耐用又明亮的灯泡。
“意外人”模型,指的是在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伟哥,最初研发出来是要治疗心脏病的,可是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新药能非常好地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这就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意外了。
总之,这两个模型,都是“靶心人公式”的精简,所以3分钟也好,1分钟也罢,只要掌握了“靶心人公式”的精髓,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故事的篇幅。
但是,接下来,要说的“怎么用10秒钟”讲一个故事,可就不能依靠“靶心人公式”了,这需要一个更高超的技巧,就是前面说过的“扭曲现实力场”。说白了,就是把你的论述对象,偷偷切换成更能引起共鸣的事物。比如开篇说的,乔布斯把冰冷的开机时间换算成了有温度的人命,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再比如,当年苹果公司需要一个新的 CEO,乔布斯相中了当时百事可乐的高管斯卡利。要知道,当年的苹果只是一家小公司,而百事可乐已经名扬世界了。假如你是乔布斯,你要怎么说,才能把斯卡利挖过来。
谈钱?斯卡利不缺钱。谈职位?斯卡利已经百事这种大公司的高管。谈前途?当时谁能知道苹果公司未来能有多大的发展?那么乔布斯到底是怎么说的呢?他只说了一句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改变整个世界”?斯卡利听完之后,心潮澎湃,就选择了去苹果。
你注意到了么?乔布斯这么一说,这就不是选择职业的事儿了,而是金钱和梦想的博弈。乔布斯又发动了“扭曲现实力场”,他用了10秒钟偷换概念,让人觉得百事可乐就是卖糖水,苹果就是改变世界。
这就是10秒钟讲一个故事的关键控制点,发动“扭曲现实力场”。这是个比较高级的技巧,不像靶心人公式那样容易掌握,需要反复训练才行。
这部分的关键就是“靶心人公式”,这是讲好故事最重要的心法。而 “努力人模型”和“意外人模型”,都是它的衍生。不过,最终它们都要达到一个效果,就是扭曲现实,重塑认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