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看了结合版的《不讨好的勇气》,百感交集,难以名状!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知乎,ID:亡心言己,文责自负。
最有共鸣的点恰恰在于,吴秀雅不是讨好型人格,却仍在职场里低眉顺眼、拼命讨好。
真正的讨好型人格是缺乏自信的,是把取悦他人得到认可作为自身认同感,而电视剧中吴秀雅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高中时候的她就敢拿着话筒怒怼师生,长大后的她哪怕藏起锋芒,也绝不会是一个把自己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
职场中的吴秀雅并不是在刻意讨好别人,只是习惯了用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来避免冲突。冲突就是麻烦,这种人际关系中的麻烦可能远比自己工作中偶尔多出点力带来的劳累要严重得多,会时不时撕扯一下你,给你造成精神压力。
早已对工作麻木的打工人最怕的不是皮肉之苦,而是精神折磨。所以,与其说吴秀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讨好型人格,不如说我们绝大多数的打工人身上都有一点点讨好型人格的属性,任劳任怨和逆来顺受本就有点相近的意味……
但你要说和剧中的吴秀雅更多的共鸣,其实也没有了。吴秀雅有不讨好的勇气,是因为她有一个身处高位的男友(前期剧情),她有相对于整个部门来说都算出色的工作能力,而有不少打工人其实没有。
就像考试升学一样,有人能考高分上清华北大,有人只是考个差不多的分数,上个差不多的学校。职场里面有人能把工作做出120%的成绩,而有人只能做到60%的成绩交差了事。
不少打工人都是抱着赚钱的目的来工作的,没有几个人是来实现理想,说直接点,都是混口饭吃。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螺丝钉的定位,公司里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他们才是大多数时候那个会不得不讨好的人。为了那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真的没办法说不,也没有那份不讨好的勇气。
没有底气、又肩背家庭责任的打工人,哪来的不讨好的勇气?
从剧名《不讨好的勇气》来看,这部剧明显是想要讲个人成长的,但因为需要添加喜剧元素,所以整部剧没有什么苦大仇深的,呈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感,多少会有些脱离现实的梦幻。
主角设定的生活背景是上海,租的房子似乎还是独门独户,有客厅,有卫生间的,生活压力不会小。而她之前是个大厂小部门的专员,不是最低层也差不多了,积蓄自然也不会有多少。
她是可以拥有不讨好的勇气,但现实生活会教她做人的。而在剧中设置的背景,甚至还没有出现过脱口秀线上节目,正是初创阶段,赤脚下场的勇气是不是也太大了一点?
这部剧有点像日剧《凪的新生活》和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结合版。前者讲述了讨好型人格的职场女性幡然醒悟后,辞掉工作、甩掉男友后开始新生活的故事;而后者讲述了家庭主妇米琪在丈夫出轨离婚后,走上脱口秀舞台的故事。
把个人成长和喜剧爽文放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失真,处理得好,或许可以相得益彰。而《不讨好的勇气》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其实还不在此,它的问题是说了太多废话:太多的旁白和太多的脱口秀那点事。
如果篇幅够长,你自然可以慢慢展开,但就这么几集的作品,没有人想浪费时间听你说教,也没有人想听你聊脱口秀发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