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花和老王
小镇上,有个叫小张的年轻人。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在亲戚家长大。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孤儿,没有什么依靠。因此,他从小就很独立,很能吃苦。在镇里人缘也不错。
隔壁镇的老王家有四朵金花,老王是个老师,很严厉他只知教书,学生带的好有一年提他为校长,没多久又下来了,没办法人太老实。校长要协调,没点管理能力可不行。还好老婆朱桂花,是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说话做事也厉害,让老王的日子还勉强过得去。
朱桂花想生个男娃,以前闹饥荒,还有种田,让她知道男人有力气,碰到什么事家里有个男人能撑住。虽说嫁了个当老师的男人,不用田地里劳动,但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呢!
只可惜,接连生了四个都是女娃,朱桂花也就放弃了。朱桂花也很忙,再生她可就没精力来照顾了。她在学校食堂做事,一早要去和面蒸馒头,还有午餐、晚餐要做,家里的娃,都是大的带小的,拉扯着长大的。
朱桂花看着大女儿很欣慰,大女儿脑袋转得快,做事利索,刁得很,就是脾气大了些。朱桂花与别人想得不同,大女儿这样很好,脾气坏点不容易吃亏。她男人好脾气,换来的是别人柿子捡软的捏。
还记得大女儿五岁时,她们一家还住在村里,村里要分地,村长一群人来到家里,用着不容置疑的口吻讲着要如何分,朱桂花男人一边听一边点头,倒是女儿跳出来,小小年纪的她叉着腰“田旁边那棵树要给我们,不给我们就不签”,那村长瞪着眼睛凶她,女儿昂着头站在村长面前“我们家我说了算,不签就是不签,我爸妈老实巴交我要保护她们”,村长那些人软硬不行,后来也无奈地笑了“好厉害的娃娃”,树是没办法单独给,田划多了一些给到她们。
从那之后,大女儿不好惹的名声就传开了,偏偏她又生得漂亮,大人们对她是又爱又恨。
长大后,朱桂花盘算着要留个孩子在家里当儿子,她中意老大,结果老大拒绝了,说她不想在农村,她要嫁去城里。朱桂花执拗不过,只好问老二。
老二从小没有木讷一些,长得又像男孩子。点头答应了。朱桂花托人介绍上门女婿,相看了好几个,最后邻村的一个小伙子大家都还算满意。朱桂花其实不太中意,主要是女儿心仪。朱桂花看着斜三角的眼睛,总是觉得这小伙子透着一股阴恨。这小伙子叫张明,从小爸妈死得早,跟着哥嫂长大,人还算勤快,长得也还不错,在村里人缘还算可以。
朱桂花男人觉得张明好,他说这孩子从小无父无母,是个苦孩子。吃苦长大的孩子懂事!
朱桂花很快为二人操办了婚事,成亲那天张明就带了几件衣服,朱桂花不在意这些,在新房里给小俩口操办了婚礼。朱桂花一生就讲个理字。礼仪、礼金一件不少,还给二人盘了一个果园。结婚那天热闹非凡!
过了没多久,老大也结婚了。老大心里有主,谈男朋友到结婚,全是她自个儿拿主意。结婚那天,朱桂花无比伤心,她不明白,这么漂亮的女儿为什么要找这样一个男人?!朱桂花前面劝过很多,最后撂下一句狠话“这是你自己选的,以后爬也要爬完,你别后悔”
大女儿立马说“我不会后悔。”
朱桂花叹了口气“你不要嘴硬,等结婚以后,你这脾气要改改”
大女儿如今在甜蜜罐里,男朋友什么都依她,她底气足得很“我不改,我一辈子都这样”
朱桂花是过来人,看着如花般的女儿,不气反笑道“你还有我们队里的张婶犟吗?她结婚前什么脾气,婚后又什么脾气!男服先生女服嫁!你不改以后有你受的”
大女儿出嫁那天,朱桂花哭得泪人似的,她躲在房里没出去。
过了几年,三女儿也嫁了,四女儿找了个男人大她九岁,朱桂花气得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追着满院子打,那女婿虽然大些,但是工作和家底强过朱桂花不知多少。来家里和朱桂花谈了几次,朱桂花觉得为人还不错只是过不了心里那关,最终还是拗不过女儿勉强同意了这门婚事。
结婚那天,朱桂花细心打扮,将女儿送出了门。千叮咛万嘱咐女婿,以后女儿要麻烦他了。
回到家里,看着空荡荡的屋子,以前满屋吵闹和欢笑,如今只剩下四目相对,这一晚,朱桂花翻来翻去没睡着。
心里空落落一段时间后,迎来了喜讯,二女儿生了个大胖小子。朱桂花照顾女儿坐月子,吃了二十只老母鸡,出了月子女儿脸色红润更漂亮了。而后将胖孙子带到了自己身边,一应生活所有开支都是朱桂花俩口负责,并给孙子取名叫王维,因为张明是上门女婿,小孩生下来就是和女儿姓。张明没说什么,只是很少来看朱桂花夫妻俩。
朱桂花并不介意,她待孩子极好,因为爷爷还在教书有收入,朱桂花生活上从未亏待过孩子。只是爷爷对这孩子极为严厉,对学习成绩要求很高。自己在教书育人,孙子成绩差那说出去还得了。
王维果然不负众望,小学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只是后继无力,读初中时如何用功,一到考试他就发怵,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响起爷爷的话“你看看那个李响,以前成绩还不如你的,这次进步到前三了”
王维心里急躁愤恨,嫉妒烧红了眼,他开始失眠,问上天凭什么我如此努力?还不如人?奶奶朱桂花觉察到了不对劲,宽慰他,也让爷爷改变方式。
朱桂花的大女儿婚后简直是火爆、精彩的琐事,二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每天都过得很激烈。但是不管如何吵,二人总是没几天又合好,朱桂花也很无奈。
随着大女儿生下一儿一女,生活开始回归平静,还是会吵,但大女儿改变了方式,两人不再针尖对麦芒。
其它几个女儿都生了孩子,二女儿又添了一个儿子,还是姓王,但是张明却主张放在自己身边养。王维直到念大学,始终是跟在朱桂花身边。
王难念大学时,朱桂花和老伴退休了,来到省城陪读王维。小女儿也在省城定居,女婿知道老俩口要来省城陪读,二话不说整理了二个房间出来,一间给老二口,一间给王维。这让朱桂花很惊喜也很感激,对他充满了欣赏。但朱桂花是要强的人,她不愿意叨扰女儿还是拒绝了,女婿找了一个周末,亲自开车将老二口接了上来,朱桂花满腹感动觉得眼眶有些湿润,硬是没让眼泪掉下来。在小女儿家,女婿对她们极好,从未红脸或给眼色,女婿让女儿也十分尊敬朱桂花,朱桂花打心眼儿喜欢这女婿,对这孙女非常好。照顾这孙女的担子朱桂花主动挑了起来。反倒是朱桂花自己的女儿,懒,又觉得朱桂花碍眼老是和朱桂花吵架。女婿又常出差不在家。
朱桂花有时候忍不住掉眼泪,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生出这样的孩子。女婿是个明理的,有时候还反过来说自己的老婆,教育她。这让朱桂花很欣慰,虽然伤感但想着只要女儿过得好,自己怎样也无所谓了。
孙子王维高考复读了一年,成绩还是不尽人意。晚上将头撞墙,呯呯呯,吓得朱桂花心快跳出来。朱桂花劝他,女婿是个文化人也来劝他,后来王维没有再执着于名校,拉着行李箱去了大学。
朱桂花想走,女婿挽留她。让她把心定下来就住在这里。朱桂花还是收拾行李回了二女儿那。女婿是好,但朱桂花不想给他添麻烦。女婿也懂老太太这心思,开车将老二口送回去了。
朱桂花老俩口在家里给女儿们煮煮饭,门前种种菜。有时候张明满脸不高兴,朱桂花就当没看见。这个新房当初是自己盖的,又带孙子,他还想怎样?!
张明在二女儿耳边吹枕边风“你妈在你小妹那里,不知给了她们多少钱?也没给点我们,现在回来在家里吃住要我们负担?!有钱时也没见给我们一点。”
二女儿是个心大的,没往心里去,却也没说说自家男人。
日子再长一点,张明索性不装了,话里话外就说钱。朱桂花将他言行看在眼里,跟明镜似的。怼得张明哑口无言,说得他臊。
张明只恨说不过,心里积怨颇深。
这天老俩口做好饭菜,二女儿说她们都不回来吃。朱桂花就先吃了,老伴还在楼上看书,说是晚点下来。
洗完碗,肚子传来一阵钻心地痛,朱桂花倒在地上抱着肚子,嘴唇发白汗如黄豆,老王一看不对,立马打急救送去医院。还好送得及时,经过抢救留下了一条命,医生说是农药中毒。老王一听就炸了,他这么多年什么都是靠老伴,要是老伴有个闪失他要如何才好。老王回家发了好大一顿火,张明嗫嚅着说“我昨天看地里有虫打了农药,你们去弄菜也不说一声”
二女儿大声地责备起他,老王就没再说什么了。朱桂花听到心如刀绞,放下狠话“这房子是我盖的,这地是我买的,以后我也不会要你一分钱。我们的钱你们一分也别想”
没多久小女婿开车回来将老二口接走了,朱桂花走得头也不回,忙寒如铁。
小女婿还是一如既往待她们,朱桂花给钱女婿不要,隔三岔五朱桂花买些水果回来,再给孙女一些零用钱。
过了没几年好日子,朱桂花觉得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癌症。朱桂花没有流泪,她很坦然只是看向老伴的眼神中,满是担忧。朱桂花再三跟老伴说“以后我要是走了,你的那点退休金自己要保管好。自己工作了一辈子,平常想吃什么就买,冷了冻了就买新衣。不要省啊!等你哪天要走了,还有钱就给孩子们。”
老王点点头,他听着很心酸却不知道说什么,他带朱桂花看医生,这么抠的人只要医生说要买的药,他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买了。一日三餐,订好时间拿着药按时给朱桂花喝。
朱桂花不想化疗,也不想做手术,她觉得早走晚走都是要走,多少还想给自己保留一些体面。
小女婿虽然常年要出差,回到家就关心朱桂花病情,还托人找关系询遍好医生。朱桂花都拒绝了,也没要小女婿的钱。小女儿做法就比较寒心,言语中透露说自己没钱。不管怎样都是自己的女儿,朱桂花虽然难过但什么也没说。
倒是大女儿,经常过来看望自己。只是大女儿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日子就是勉强过得去。
朱桂花谁也不指望,按时吃药,没住院就这样听天由命。
不到二年朱桂花死了,临死前遗憾没见到大女儿,她仿佛知道自己大限己去,要老伴给自己换上新衣,她一辈子都要干净、得体,走也要得体的走。
几天没吃东西的她,忽然也有了胃口。二女儿给她喂,估计是害怕还是什么,大口地喂着,朱桂花急得不行,用尽全力说了句“我,我吃不下了”
这就是最后一句话了,老伴在旁边直流眼泪。朱桂花只剩一口气吊着,小女儿说妈妈不能死在我家里。二女儿找了台车子要把朱桂花拉回家,老王拿不出什么主意,就是跟在老伴身旁。在回去的半路上,朱桂花死了。老二在家里给朱桂花做了白事,请了一大堆亲朋好友哭了几天。
大女儿从外地的女儿家回来,快到老二家时,门口不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悲从中来“妈妈啊,以前每次回来你都在门口接我们,从今以后,再也看不到你了。我再也没有妈妈了”
说的一车的人都哭了。
老大赶回来大哭一场,因为老二是留在家里。老大有再多的想法也没有用,朱桂花死后的身后事,都是老二一家拿主意。
老二将老王弄回了家里,说是要给老王养老送终。老大常去看望老王,给他买衣服,说着些体己话。不到一年老大再问时,老王的工资卡被老二找了个由头拿了过去。
老大知道老二狠心,有点恨爸爸恨铁不成钢,千交代万交代工资卡要自己保管。为什么要由别人来按排自己的生活。
老王呵呵笑了一下“反正吃、喝所有开销都是老二负责,我也用不到钱,你看,她前几天还给我买了件新衣服!”
老️大心里愤恨,但也不好再说什么。老大也明白,老二肯定会善待爸爸,毕竟爸爸活一天,就会领一天的退休金。只要爸爸过得好,老大就好也不说坏也不说。
没几年老王得了老年痴呆症。姊妹几人将老王送去医院,但目前为止,也没什么有效的方法。
不到半年病情恶化的严重。老王不吃东西了,谁给都不吃,嘴里念叨着“这个狗日子,坏得很菜打农药要毒死我。我不吃”
最后活活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