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待发现

品牌还是公司品牌吗?

2022-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喵咪薄荷糖喵

  之前资本聚集,一流公司产生品牌,现在是“网红经济”是先产生品牌再制作产品,2020年的200多新品牌中,后期是生产产品、售后服务。

  有个文章里介绍的“前期花费投资人的投资”,利润率高,满足投资者预期。流量明星、社交软件的流量,“流量红利”造成套现,长期经营,消费者的忠诚度、销量增加等。

  现在“注意力营销”后,还从养成消费习惯、消费决策中聚集流量,消费者流量化、同质化,决策单一化。行业集中资源在衣食住行等民生行业,食品在赋颜值后,不只产品,还是社交货币、炫耀中介物。公司宣传的消费,消费者购买的满足的不是民生,而是欲望。

  后疫情时代,经济下降、物价上涨,明明消费升级的现在,怎么还消费更加降级?本来消费者购买产品,产品的质量、包装等售价,现在是包装上的图案营销、推送的观念鼓吹下,消费者像是“羊群效应”,不断投入资金。

社区化的减少,圈层、社群、网红机构的产物在不断变现,变现需求的增加,造成投入资金的消费者不断减少。消费社会下,消费不仅是宗教,还是引导符号。

新零售、新消费等新观念下,消费者的选择变得空心化,国潮、爱国的元素下,审美空洞化,各个推送的各说一套审美观念。行业里的一些公司叠加流行元素,原来的使用流行元素,到形式到现在的流行观念。好像人人可以定义,人人可以决定。可是,人人都拥有的反而是谁也没有。只不过,衣服的质量和美不再重要,而是跟紧时尚潮流。没了载体的时尚潮流,是张口说出的潮流吗?

市场细分,产品品类增多的情况下,消费选择渐趋向狭窄。Z世代的张扬个性,消费成了装饰、社会地位、社会标准、社会性别,衣服、食品成了“精致”的显示标志,社会阶级、社会阶层竟然可以通过购买行为,成为小布亚乔亚式。

  原本因人而异的购物体验,成为自助消费。公司不断减少成本,流量明星、爆款、社交软件的尖叫点,消费这个行为、观念,有了千种解释和定义,让消费者无从选择的情况下,造成冲动消费,产业升级和行业变革还有好久。

  什么科技产品,AR眼镜、VR眼镜,行业投入,技术还没发展完,先投入市场,让消费者购买,真是不把产品当成产品,这还是公司生产出来的吗?

  一些网红产品的增加,制作产品的公司也开始稳固流量,好像流量成了必须。为什么说着日本产业空心化的时候,还减少产业投资?

  经济泡沫的虚假物质繁荣,造成“快时尚“消费,实际平面的改变并不能带来发展,消费还有几万种变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