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中少了点“不讨价还价”
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过去我观察自己,发现有段时间,我的计较心比较重。来了一件事,总爱讨价还价,更气人的是,有时还常常搬出些大道理,来为自己的讨价还价站台。
讨价还价好像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尤其常常发生在一个人的舒适圈,这里对人们说安全、熟悉,即使发生冲突也能够自保。
公司要组织培训,他问能不能不穿正装、不带电脑;
公司组织年会,他问能不能为他安排一个单间;
提交会议资料,他问能不能晚点交,最好不要交……
看似他技术娴熟,懂得识别灰色地带,每一个转弯他都转得华丽讨巧,实则长期来看,三五年过去,你看他实际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甚至可能正是由于他过去的每一次的小正确,反而造成了后面的大失败,这种现象也叫做合成谬误。
与之相反,世界上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对生活总是有一些小坚持,甚至你看到他会对他产生刻板、不懂得变通的印象。
比如日本的巴士司机,他们这个职业是一天工作12小时,超过这个时间是不再工作的,这个是当地劳动法的规定,没得商量。所以,跟团旅游如果用巴士转换旅游地点,就要算好行程,以免过时还没到达目的地。
我相信这一条对一些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在他们的规则里早已经根深蒂固的认为,巴士司机的工作时间应该有足够的弹性,毕竟人们出去旅游各种情况都会发生,既然付过钱,那就应该照顾游客,怎么能那么不近人情呢。
在那种“规则”下,时间是一个最卑微的存在,他们约好12点钟集合,那么实际他们要表达的是12点±30分钟,结果就是,所有游客的时间都无法保障,巴士司机也会由于可能的超时驾驶导致疲劳工作,反过来危害旅客的人身安全。
这个道理很简单,可对信仰“灰度规则”的人来说,安分守己等于放弃了对生活控制的权利。这种心态作用下做到极致,就是不作不活,什么事都会讨价还价一番,对寸土也分毫不让,最后弄丢自己还不自知。
从小事让自己不那么计较。
人们常常会受到环境浸染,在观察到自己的计较后,我在一些小事上做了调整,来提醒自己不要计较。
比如每次跑步我都会跑20圈,都是靠心算的,可是有时候会边跑边想起一些事,这样就会忘掉这是第7还是第8圈,我就记为第7圈,这样可能会让自己更折磨更辛苦,尤其到了最后几圈的时候,这样的决定需要克服更多的生理心理障碍,这没什么,数错圈也要继续跑,就是允许不讨价还价。
有没有发现,我们既反感被领导,内心又存在着对被领导的需要。
考驾照的时候,教官按照考试条目严格监考,上车先系安全带,调整座椅后视镜,到了路口即使没有行人经过也要踩一脚刹车和左右观察,这个时候你我都不会找教官理论,为啥?这里没有灰色空间,照做既容易通过考试,也有助于养成良好开车习惯,讨价还价只会惹来更多麻烦。这种情况下,刻板反而让事情变得简单。
然而生活中不是在做每一个选择前都有一个严厉的教官给以指引,这个时候我们自己怎么防止习惯性的讨价还价呢?
当我们看到灰色空间的时候,总是想“活动活动”,想放自己一马,这个时候需要在心里塑造一个教官角色,由“他”告诉我们,这里没有谈判余地。
大家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对自己做一个回顾,在你的职业生涯或者求学生涯的过程中,你的转折点或者意义重大的事件,是否与当初的某个不留余地有关?
我是有的。
也许正是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这样那样的“教官”(可能是我们自己)曾经那么严苛的要求过我们,才让选择变得简单,让内心变得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