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也可以这么好玩
我们读书,究竟为了什么?为了人生。
以教育为目的的学科只有一个,便是“人生”,纵使其所呈现的形态千差万别。
然而,我们却置此单一的综合学科于不顾,逼孩子学习那些与人生全然无关的代数、几何、科学、历史等学科,还有两种绝对留不住的外语。
最后,最令人担忧的一点是,对教给孩子的文学只做语言学上的注释,其中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为代表,单单对实质上仅寄托于追忆的情节或登场人物进行简单分析。
正如我们在现实人生中所了解的那般,这样的学科清单足以代表“人生”吗?
——《教学的目的》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为了人生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自己有困惑,遇见了烦恼,问邻人不如问专家,问智者。
要人问,读书好枯燥,怎么办?
日本的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介绍了几种好玩的读书方式。
好玩的读书方式
-
读书可以把一个作家的全集读完,包括书信和日记。
-
除了读书,可以听这个作家的音频,演讲等形式,促进对书的理解。
-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关键词,读多个作家的书,搜集他们的关键词,就是发现他们的共同点,这种发现称之为“知的喜悦”。
-
降低读书的门槛,先从薄书开始,先从案例和故事开始,再过渡到厚书和理论书籍。
-
参加读书会,大家一起看书评书。
-
换个环境,去咖啡馆或图书馆读书。
-
设立读书主题年。每年设立一个读书主题,比如,专门读“心理学”,或者专门读“写作学”,或者专门读“读书方法”。当然,也可以半年或季为单位。
-
要以写一本该领域的书的想法,读该领域的书。开始该领域前,想一想,如果我要出一本该领域的书,应该怎么读。
-
给自己读过的书排名,列清单。比如“2019年自己最喜欢的三本书”、“写作必读的四本书”。
读书,从爱屋及乌开始
了解作者,可以增加对作者的兴趣,进而提升对读书的乐趣。
-
通过维基百科等搜集作者的轶事;
-
在youtobe、优酷等视频网站看作者对书籍的宣传和介绍;
-
在公开课看作者开的课,比如学者叶嘉莹,在网页就有公开课讲诵诗词;
-
在TED、一席等平台上看作者的演讲,比如朱德庸在《一席》上就做过分享;
-
通过博客、微博、网站和论坛等和作者联系,交流。
-
看作者博客、微博、豆瓣等,看作者的读书履历和人脉。作者看过什么书,写过什么书评,和哪些人有过频繁的交流。
-
看报纸、豆瓣等对作者和书籍介绍,但不要看读者的书评,因为书评多为个人之见,容易被过度解读,一定要“倾听作者本人声音”。
作者简介
奋翼,知识的践行者,喜欢真诚而有趣的人生,微信公众号“心际花园”创办者,目前发布文字数超过二十万。如果你喜欢,就关注微信公众号“心际花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