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散文

我的母校

2020-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铁篱笆

        像村里的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学习生涯的一开始就是在村子里的小学读一年级。这所小学就是我的母校——李石槽小学。

        母校是解放后开办的,总共存在了五十多年,起初学校的校舍在村子的西边,以前是村里大地主李石家的大院。等到父亲上小学四年级时,村子的东边又建了一个新校舍,校舍变大了,于是就增加了个中学部,还从区里的其他学校抽调了许多老师过来。

        这其中就有曾教过父亲的石老师,父亲时常给我们讲有关石老师的故事,说她经常接济像他一样的穷孩子。

        那时,附近很多村子家长,都会送孩子到这里上学。那是母校最辉煌的时期,也是村子的顶峰,村里人都因为这所小学而感觉到自豪。

        大约是镇里开始办企业以后吧,石老师们就陆续调走了,没多久学校的初中部也取消了。

        等到我上学时,学校的小学部也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个年级了。

        当时,学校总共只有四五个老师,教室很简陋,里面只有课桌,椅子还要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过来。当时我家没有椅子,上课时我就一直站着,当时感觉挺辛苦。现在想来,可能正是因为没有椅子可坐的缘故,上课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讲了,所以我的成绩倒一直很好。

        学校虽小,但照常参加镇里每年组织的各种竞赛。我最喜欢数学竞赛,因为我数学是全班最好的,参加的学生里肯定有我。参加竞赛,可以坐着老师的自行车在镇子里面逛,虽然镇子离家才只有两公里,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却也并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每到夏天,学校的大门口都会一个戴着草帽的大叔,推着自行车卖冰棍,价格不贵,五分钱一个,而且还有打折的时候,我就曾用七分钱买过两根。冰棍凉凉的,甜甜的。我特别喜欢吃冰棍前端的绿豆,又香又甜。

        上三年级时,班主任李老师曾组织我们,上过一节社会实践课,其实就是帮农民干农活。那天下午上课时,我们都为不用带书包而高兴,在田里帮农民干活时也很卖力。回家后听父母说起这事时,才知道我们干了整个下午的田是村长家的地。

        没多久,我从李石槽小学结业了,去到更远的镇上接着上小学。后来连堂弟也从这里结业时,听说母校还组织过一个活动,校长带着仅剩的两个老师,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去了镇中心小学,自行车的把手前侧各绑着一个硬纸壳做的牌子,上面写着:找学生。当时这个活动在镇中心小学引起了一阵骚动。

        等到这阵骚动平静以后,学校就解散了。若干年后,村里捡保存尚好的一个班级改成了村委会办公场所,其他房间就交给旁边的村民作了库房。再后来,村委会合并到另一个更大的村子了,这片校舍就彻底退役了。

        我时常会想起我的母校,总觉得它对我家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里有我们一家人的共同语言,也见证了我们村子的辉煌。

        于我而言,这里是我人生真正的起点。不是初中,不是高中,更不是大学。

        前年回家,我又去了一趟母校,黑色的大门紧闭着。我只好趴在门缝里看,他的院墙已经斜了,有的地方被雨水淋倒,墙皮脱落的斑斑驳驳,有的房间房顶还漏了一个窟窿。

        正当我要离开时,我看见远远的路口处,有一个瘦瘦的身影,蹒跚前行。离得近些后,我才认出他就是当年的村长。他早已卸任,头发和胡子都已斑白,也许是走累了,他时不时的停下来歇会。当他站着不动时,那身影很像母校倾斜的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