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贩卖着焦虑,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

曾有机构通过挖掘白领满意指数数据,按照数据显示一些词语的频次,排名从低到高,高居榜首的居然是“焦虑”。
我们也可以通过另外的一组数据来直观地了解一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中国人当中只有1个人患有精神障碍,而今天的16.57%则代表着,100个中国人中至少有16人患有精神障碍。

中国人的精神障碍是怎么变得这么糟糕的?主要是焦虑症和抑郁症越来越多。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只有1%到2%。更糟糕的是抑郁症。20年前,中国人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增加了120倍。这是个爆炸式的增长。
焦虑与抑郁就像这个时代的精神癌症,无法治愈。
而这也并不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
在美国,大约30%的美国人一辈子中会得一次焦虑障碍。美国人抑郁症发病率约为9.5%,美国人的终身患病率是20.8%,也就是说,大约一半的美国人不是焦虑就是抑郁。

焦虑的癌症不分国界,但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病,很不正常,因为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严重焦虑这种病,这几乎可以说明一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比较焦虑,这也离不开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推波助澜的“功劳”。

随着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便捷,网络的信息呈现暴涨性的增长,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关于成功、财富、炫富、豪车、豪宅、高富帅配美女等信息的大肆渲染,再加上各式各样媒体在大肆贩卖着焦虑,更加让年轻人心惊胆战,夜不能寐,打破了许多人原本宁静的心灵,变得与时代浮躁的气息融为一体,那就是“焦虑”。
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为什么焦虑?面对焦虑我们年轻人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时代的裹挟,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些问题,因为大环境让我们无可逃避。

言情文学鼻祖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不知戳中了多少平凡人的痛处,想改变却无能为力。
互联网浪潮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成就者,我们每天都可以从媒体上听到这样那样的“神话故事”:ofo创始者戴威是90后;摩拜创始者胡玮炜80后;波场公链的孙宇晨是90后,身家上亿;动辄融资上亿的公众号背后也大多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比如咪蒙等。


太多成名的故事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但一觉醒来,自己还是那个每天匆匆吃着早餐,需要上下班打卡,经常被信用卡账单吓到的人,渺小而世俗。
财富与屌丝逆袭暴富的故事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体渲染开,刺激着时代潮流中形形色色的年轻人,那些没有背景、起步低、资金少但才华又配不上野心的年轻人。
而各式各样的媒体利用这个时代各种各样无法复制的成功与财富故事,煽动着大千世界里各式各样的年轻人,媒体信息爆炸性的占据着他们的眼球与心灵,凌乱里,无法冷静思考,或者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更加加剧了焦虑的盛行。

媒体只负责煽风点火,贩卖焦虑,贩卖焦虑这个产品的服务商赚得盆满钵满,至于灭火与他们无关,屌丝着继续做着他们的白日梦,他们专门赚屌丝的钱,恨不得焦虑这把火越烧越盛才过瘾呢!

你随便打开手机与电脑,到处充斥着夸张标题的烂俗文——什么“男人中年不如狗”“三十岁以后你不配穷”“我的迪拜豪华之旅”“他,一年通过写作身家上亿”“我是如何靠写作实现财务自由的?”“你穷的样子,真怂”“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发的人底线全无。常被这些攻击,你就难免产生一种全世界都疯了的感觉。
其实,不是世界疯了,是媒体疯了,为了博眼球,用焦虑“饲喂”大众。
现如今,大多数30多岁的人,事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带来的压力比较大。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同时面临购房、婚姻、育儿、老人赡养等压力,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使心理负担成倍增长。
其实适度的焦虑每个人都会有,但可怕的是整个社会的年轻人都被焦虑裹挟着,走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有一位独自在浙江打拼的90后朋友,微信上留言说:“我才27岁,却如此焦虑,想做一番事业,却担心自己的才华撑不起梦想……”,焦虑程度可见一般。
我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着急成功。一是因为信息社会,成功人士大量显现,不断给他们刺激,让他们成功欲强烈;二是社会对于成功的衡量标准单一,似乎只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才能证明自己,似乎只有‘年薪过百万,迎娶白富美’才是人生巅峰。

可用膝盖想想就知道了,成功与财富哪里那么容易获取,风口、才华、时机、人脉缺一不可。
想想也是,现如今焦虑已然成为现代病的一种,并且已病入膏,无药可救了。大部分的为了金钱、地位、名誉,或者各种乱七八糟的幻想、无休止欲望使得自己的心灵一直处于焦灼状态。
年轻人焦虑什么?为何焦虑?答案不言而喻。
归根结底,焦虑的是财富太少、前景渺茫、与成功人士的比较,而自身的生活毫无波澜起色,仿若死水。
究其原因或许主要有以下几点吧:
一是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尽管总资源越来越多,但优质资源,包括教育、医疗、发展机会等,分布极度不均匀——社会总是顽固地遵循着二八定律,一个社会20%的人掌握着整个社会80%的财富,财富分层几乎无法撼动。

据统计,世界35亿成年人人均仅拥有不到1万美元的财富,这仅占全球财富的2.4%;相比之下,占成年人不到1%的3300万富人却占有46%的财富。
二是社会流动趋缓,阶层有固化的倾向,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几乎不会变动,上升通道越来越少带来的绝望。
三是代际生存环境差异引发的心理焦虑,毕竟时代文化不同了。
四、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媒体的大肆渲染,贩卖着焦虑,大肆获利,生产焦虑也是一门暴利的生意。
了解原因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医治我们这种该死的过度的焦虑病问题。若是听之任之,心灵必受戕害,贻害无穷。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社会剧烈变化中,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优雅与从容呢?
一、让我看看们承认自己没那么优秀,摒弃极度执着于赚钱的顽固观念,受复杂因素的影响,同样的事情做出的效果千差万别,更何况是成为社会精英这种重大的事情。

蒋勋曾在其《品味四讲》中说过:“快不一定是美,有时候慢下来才是美”“一个人面对很多的物质无从选择时,就会产生慌乱状态,而慌乱的状态刚好构成不美的现象。慢下来,你可能重新找回美,找回从容,找回自己……”

二、慢下来,回归安静与生命的本真。只有当我们安静下来,认真思考生命的本真问题,就会对生命保持一分清醒与理智,而不那么容易轻举妄动,自然也会规避掉不必要的风险。当我们能够驾驭这种力量,内心的戾气与焦虑、种种烦恼情绪自然而然地会消融,心灵得以净化,生命也将得以升华。

三、放弃与他人的比较,尤其是不要被无法复制的成功所裹挟。成功一时很容易,但也往往会摔得鼻青脸肿,或许永世不得翻身都有可能,这些例子比比皆是。走得长而稳的成功才是好结果,但是这个天时地利人和必不可少,我们有时得承认自己没有那种福分。

四、找到自己的命运之叉。什么是命运之叉?就是找到你擅长做得事情与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交叉点,这一条路就是你的命运之叉,就是你一生所要做得事情。比如你目前是做设计的,并且也很擅长,但你极度喜欢盆景,你可以找一份盆景设计的工作,这就是你的命运之叉了。
五、相信时间的复利价值。记住,财富不是靠一夜暴富来的,财富如吃饭,是靠一步一步积累而来的。渴望一夜暴富的人,迟早会被时间清算的,因为绝大部分人是无法驾驭一夜得来的财富的,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下场很惨。

巴菲特55岁之前财富是很少的,他的财富都是55岁之后才爆发增长的,靠的是什么么?是时间的积累,积累够了就会达到临界点,从而爆发起来。我们不是说要复制他的模式,而是要学习他积累财富的顶级思维,这种思维是极好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梦想与希望的人,活得比较从容与淡定,或许还会有奇迹。
临尾,让我们用孤独而伟大的诗人北岛的诗结束本文,在摆脱焦虑的路上与诸君共勉吧!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北岛《波兰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