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自己一把

关于时间管理的碎碎念——《小强升职记》读书笔记 76momo妈

2017-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陕师大出版社姚蓓蕾

这周先买了小强老师在分答上的小讲,听了两遍,然后开始阅读这本书。说起来很惭愧,早在此之前就买了这本书,却没有阅读,这其实就是没有建立时间管理习惯的问题。

首先,作为编辑,习惯性的留意了这本书的版权页、设计、排版、标题。我买的是2014年1月第1版,2017年2月第9次印刷,这本书已经累积印刷了7万册,绝对属于市场畅销书。之前我曾在微信读书上购买过电子版,但内容略有不同,我还直接跟小强老师吐槽过标题。而纸质版的标题清晰,一看就知道是在讲什么内容。让我觉得特别赞的是所有的重点文字、表格都用蓝色印刷,黑色的文字以情节为主,读者扫一眼就可以过,而辅助的图片让这本书更生动,读者阅读的时候可以充分电动左右脑。

然后,我开始了作为一个读者的阅读。

首先是解决是解决去哪里的问题。时间和金钱一样,如果你不记录你是如何使用的,那还谈什么管理?

《奇特的一生》里,柳比歇夫是严格记录自己的时间,计划用时多少,实际完成用了多少。小强老师在分答里提到,除了记录之外,还要复盘为什么没有做好,下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小强升职记》的第一章,讲的也是如何做收集。

记录可以用工具,我用的是timelogger2,为了保持专注还用了forest

然而,即使是记录着么简单的事,做的也不好。

按照书上的内容,先把计划今天要做的事统统写了下来,标注出哪些是重要的,计划。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计划是可以立马落实的行动,而不是想法。

1.能在两分钟之内完成的,现在就做。(不知道我为啥之前一直记得是十五分钟以内能完成的,但是两分钟之内做完的事儿很少,比如沟通。发个短信、微信两分钟够了,可是对方给你回复,你是继续沟通还是怎样呢?)

2.需要别人处理的立即转交并且设置到期提醒。

3.必须在某一天做的写进嘀嗒

4.需要现在做的放在办公桌上

5.可以不用理的就删掉

6.在高效时段做重要的事情。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

什么是重要的事?

在《小强升职记》的第一章最后一节,有一个测评表,测试职业价值观,我没有测试,但是以我目前的情况,我的判断应该是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智力刺激吧。

虽然列了十几项计划,但是发现其实计划上的工作,只完成了给书找图并检查的工作,跟领导汇报了结果,领导让我写了问题汇总,明天讨论。

晚上群里的分享,本来计划在中午用1个小时完成文字,结果找图的工作延时了,只能在开始前四十分钟完成提纲,语音分享。

计划外的工作:跟小讲推荐了l,跟l沟通,最后l决定先不开小讲,而是先开在行。

反思:

1.找图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计,虽然有一套自己总结的方法,但这是个细活。做完之后问了排版,才知道pdf是经过压缩的,所以要检查必须发没有压缩的。第二天回报情况,焦老师提出文件太大还要拷进来,可以让排版检查,我进一步提出:让排版列清单签字,以免印刷出来质量不行扯皮。

继续反思:在做一个花费时间超过两分钟的事情前,我应该先想想:

这件事相对于我手上其他事情而言,是最重要的吗?

一定要让我自己做吗?我会花多长时间?

我擅长吗?虽然可以做,但是能不能有更高效的办法呢?

感觉这又用到了结构思考力,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从参与这件事的几方的角度来考虑,不要把眼睛只放在自己身上。

2.直接拿着问题汇总去找领导更好,因为虽然说了,但还是要写。

3.对我而言,其实相对来说,重要不紧急的事是考编辑资格证和如何加速自己成长。如何加速自己成长应该包括: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复盘、用印象笔记建立建立自己的系统……从时间管理的角度讲,这应该放在我的高效时间段做。通过观察,我发现我的高效时段是在上午九点半到十二点半,下午四点到六点半,然而上班时间是在早上八点,到了办公室,烧水吃饭也就八点半了。所以应该早点到办公室,可以看书。我觉得目前的高效时段是可以调整的。

4.在非高效时间段,可以集中打电话沟通、查看邮件,我原来喜欢早上到单位先做沟通,但是发现这个时间是不可控的,所以即使在非高效时间,也应该把沟通排一个先后顺序。维护社群(领导说社群运营就是随时做,这个我觉得会把人的时间浪费掉,毕竟我的工作考核里不包括做社群)。把当下脑子里蹦出来的事写到时间表里,在特定的时间做。

5.中午12点应该及时下班、吃饭、睡觉。虽然用了记录软件,但是经常忘记了切换。比如切换吃饭的时间。

6.复盘可以在回家路上做。以往我总是习惯下班路上打电话,然而效果并不好。用嘀嗒清单,用定位的功能,设置下午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做。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