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的币乎与轻松的简书
简介:我的更文主战场一直在币乎,只是将简书作为中间的一个过渡,最近简书币改分了一点精力研究了一下简书,才注意到简书有这么多亮点与特色。
让人身心疲惫的币乎
南宫远在《293期:被币乎改变的生活方式》中这么写到:
每天早上8点过8分准时发文,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活动;
开始厌恶出远门,因为不利于抢赞;
生活的一切以写文和抢赞为中心;
这点估计说出来了大部分作者的真实写照,不管是读者还是作者,当你在币乎陷得越深,你也就被改变的越多。
读者
每一位高权重的用户身上背负的不只是生杀大权,更是一座大山,权重越高,也就越重。
权重越高,也就越重视每一次点赞的机会,于是每天设定10个闹钟,每次抢赞都要小心翼翼的抽出几分钟时间,刷新,刷新,刷新,抢赞,然后被抢赞次序影响一会心情。
日复一日,定点抢赞,没事看看抢赞收益,可能都没注意,币乎就这么强行把活改变了,更可怕的是,你越重视key,他越重。
作者
如果说读者只是十个闹钟的事,作者则被币乎彻底改变。我讲讲我作为一个底层小作者的故事:
写文:一般决定写一篇文章时候,都需要在动笔前一两天开始构思,每篇文章完成大概需要2小时左右,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是半夜开始写,写完就1点多,怕平时没时间,每个周六日都会多去写一点。
发文:固定20:50发文,于是每个发文日的8:50,都需要空出半小时来修修排版,看看哪不合时,发个预告,然后看着北京时间准备发文。
微信群:更文之后写作群加的是越来越多,只是为了能在群中把文发出去,多一点曝光度。
运营:越来越觉得币乎写作,三分靠写,七分靠运营,越底层,越如此,需要与其他作者搞好关系,需要维持粉丝数量,需要增加文章宣传渠道。
当忙活了半天下来,发现粉丝并没有多了几个,文章收益也没有多了多少。
严肃
币乎是严肃的,没有微文之前的币乎更甚。
我使用过很多的产品与平台,币乎是唯一一个几乎没有让我感到轻松过的平台。
需要绷紧神经,看着北京时间去发文,去抢赞,需要认真阅读文章来一本正经的评论,需要为了一点点的key来发着毫无意义的“支持”。
没有拘束的简书
也许是在币乎压抑太久了,我竟在简书找到了久违的轻松与写作的乐趣,我每次打开简书最能感到快乐的时候就是看见这个“眼睛”与“♥”数字多加了一点,我在简书还没有去花费精力去宣传,如果在币乎不宣传,毫无疑问,看到点赞数我绝对想把文章直接删除。
作者
这两天在关注一些作者才发现,很多都是日更作者,其中一些没有什么阅读量,也没多少人交流,依旧在默默输出,坚持日更,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热爱写作的,而简书给了他们一个平台。
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我在简书见到了很多写诗和小说的初中生、高中生,有些已经有了自己的粉丝队伍,有一些还在成长,瞬间感叹自己已经老了,视野不知何时变得狭窄。
币改
我虽然对简书的币改保持中立,但是简书确实有一些我很喜欢的亮点,比如:
1. 不用定时发文,且文章永远有收益。
2. 踩与评论都计算热度(暂时还没)。
3. 点赞实名可见,如果想换赞不需要和币乎一样在地下。
4. 评论区目前表现良好。
选择
为什么币乎如此严肃我还去选择币乎,简书币改规模上简直碾压区块链项目我还是保持中立?
刚吐槽了半天币乎,但是我依旧看好币乎,因为币乎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通证经济的魅力。
区块链是个新兴事物,我并不认为传统行业能够理解并且使用好,通证经济既不能雪中送炭,也不能锦上添花,更不是救命良药。
即使现在区块链行业从业者,都还在探索,所以币乎作为土生土长的区块链项目,比简书更懂区块链精神,船大难掉头,小,才容易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