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媚兰,还是思嘉?
当我看完《飘》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我已泪流满面。
这本书以美国的南北战争为历史背景,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思嘉千回百转的爱情故事。她原本是一个农场主的女儿,身娇肉贵,却在战争后为了家人的生存不得不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她自以为始终不渝地爱着心中的男神艾希礼,最后却发现那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纸人儿,根本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她热爱父亲留给她的塔拉农场,但在战争结束后她却没有办法使用正确的方法保留它、经营它。她正在失去属于她的最珍贵的东西,因此她以为只要她需要,抛个媚眼、使点手段,她就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自己所有想要的一切!
1.明线思嘉。
似乎这只是一个自私、冷酷的傲娇女王,不值得人们同情,但我的内心却会永远为她发痛。因为她的身上有一半我的影子!
就拿当今社会来说,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赚钱的竞争力也大,没有钱,就意味着自己和家人没有好的生活条件,不能让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甚至在整个社会中低人一等!话说回来,我们当今社会中,应该也有很多人像思嘉,或许是穷日子过怕了,也或许是贪婪奢侈的念头太强烈,又或者是太好面子……
不论什么原因,人们内心上的这种发展确实是不可取的!因为思嘉这一生的失败,都得归结到她的自私和冷漠上。如果她没有在赚钱上太过投入,不要总是在做事时损人利己,或许她会发现谁才是对她最好的人。当她跟艾希礼赌气嫁给查尔斯的时候,她就已经做错了。到她从来不反省,再一次的嫁给了自己不爱的弗兰克,让人觉得她真的特别儿戏,她把自己的婚姻当作赚钱的筹码,再到后来她嫁给瑞德,也并非真的是因为爱情,而是为了金钱。这样的赌注,又怎能获得幸福!
或许,我们很多人都和思嘉一样,活的太现实,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放弃本身拥有的许多可贵品质。
其实在中国,这种现象也是有的。尤其是中国古代,政治联姻、财产联姻的事件比比皆是,屡见不鲜,那种时候追求爱情的想法就甚为可贵了,所以卓文君的故事才会被传为美谈,牛郎织女的传说才会被人们视为人间之美之情。然而,有多少人在爱情中因为一副漂亮的皮相而错过了真正美好的真心呢?有多少人,曾为了一个不甚了解的人和心,而利用或者无视了那个身边一直在为自己付出的人?
我不大喜欢艾希礼,的确,他除了一副光鲜的臭皮囊外,再没有任何用处。他没有男人的智慧,更没有男人该有的勇气!他清楚什么样的女人才适合他,但始终抵抗不了思嘉的诱惑,因此总是不愿意去断绝思嘉对他的迷恋之情!其实,艾希礼努力过,但努力的不够彻底!我一直不明白,像媚兰那样具备了温柔、善良、勇敢等一切美德的女子,为什么就非要停留在艾希礼身边保护他。或许就像某些老师分析的那样,艾希礼代表着旧时代,但那些美德就必须为旧时代所有吗?
当然不是!瑞德代表着新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流氓、投机犯却全心全意地热爱着思嘉。思嘉才能在新时代中得到她想要的一切,然而最终她却因为自己的自私无情终失去了瑞德。而瑞德,也最终发现,自己刚开始被思嘉那充满野性和魅力的外表所迷惑永远都不会得到等价的对待,只有像媚兰那样的女性才是最值得人们尊敬和依赖的。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旧时代还是新时代,只有具备高贵品性的人,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受到人们的欢迎,虚假的灵魂终归是会被人们抛弃的。
我曾感佩过瑞德鼓励思嘉穿着丧服走出人们传统的观念那一段,因为有些传统的观念只会束缚一个人前进的脚步。时代变了,人们必须去顺应时代的变化而让自己改变,而不是始终等待着时代去顺应自己。这个观点与“适者生存”、与“与时俱进”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思嘉因此而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并不是瑞德或者是作者、或者是我们这些读者们所希望的,追根究底,思嘉自私冷漠的特性是从小一直都带在她身上的。
另外,思嘉有一句口头禅,“现在先不去想,明天再去想,明天一定会解决”,我知道很多人都欣赏思嘉的这一点,认为思嘉至少是勇敢坚强的。但我不这样认为,我不觉得明天才会是美好的一天,我一直认为,只有把握今天、珍惜当下,今后的每一天才会是最美好的一天。
2.暗线媚兰。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说说艾希礼的妻子媚兰了。或许有一部分女性身上都有思嘉的特点,却在内心中认可着媚兰。
她是一个身躯瘦弱个头矮小且长相很一般的女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才是作者在这本书中真正推崇的人物。我这样说大家会觉得奇怪,毕竟这本书用了80%的篇幅书写了思嘉和瑞德,书写媚兰的部分不足20%,怎么能说媚兰是本书的核心呢?那接下来让我仔细地分析一下我的这个观点吧!
之前我们没有在书中找到书写媚兰的篇幅,直到当思嘉自以为是地认为艾希礼一定会被她吸引放弃与结婚却惨遭失败时,我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媚兰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为什么艾希礼不愿意放弃她而选择魅力十足的思嘉?就在艾希礼去参战前把媚兰托付给思嘉照顾时,人们都以为,媚兰的秉性会跟她的身材一样胆小、懦弱,但之后媚兰所有的表现却让人们肃然起敬。当她在思嘉杀死一名北方佬后靠瘦弱的身躯举起举起查尔斯的军刀保护思嘉时,当她在丈夫和思嘉传出流言蜚语后坚定地捍卫她所爱的人时,她贤良淑德、知恩图报,她是那么的充满智慧而又温暖。亚特兰大的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媚兰,总是以她为中心,为什么艾希礼说她是自己永远的梦,为什么瑞德非常尊敬她,为什么思嘉在媚兰死去的时候意识到自己与媚兰之间的感情其实就是她与自己的母亲之间的那种感情,这其中的含义不明而喻。
媚兰的角色设置,貌似暗淡无华,却以其多重人物身份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小说始末,在见证故事发展的同时,对思嘉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用力的对比、反衬、烘托、呼应等作用,从侧面体现了作者对思嘉的审美判断,表达了作者自身的审美评价。 我觉得这本书,其实有两条主线,思嘉是作为主线存在的人物,而媚兰是作为暗线存在的人物。直接去赞扬某种事物或者某类人的品质,人们总是难以开口的,所以作者一直在写思嘉的事迹,甚至详细的描述了思嘉的父亲、母亲,以及瑞特,一直是在借这些人物的感情和表现来衬托媚兰的可贵。
其实媚兰这个形象也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人对待妇女们的要求。中国几千年来总是都是崇尚知书达礼、相夫教子的女人的,即使是当代的社会里,妇女也已经成了社会的半边天,承受起了生活的一半负担,但这些美德也应该被女性们传承下来,好的文化不该被时代所遗弃。而媚兰,恰恰就是我们心目中一位贤淑、能够依赖的母亲形象!
书中有几次强调,媚兰在人们心中是个真正的上等女人。我认为,作者对上等女人这个词,不是简单的认为她曾经的家庭是上层阶级她就是上等女人,而是她的行为的的确确是上等行为。但思嘉呢,她原先的家庭够富足,就总是以魅惑年轻小伙子们作为她的满足点,后来经营了木材厂,也没有变的温柔可人,再后来嫁给了瑞德有了大笔的金钱可以挥霍,但她依然没有作出上等女人会做的行为。
媚兰的死,没有让思嘉明白她的过错。但我们这些陪思嘉一起经历种种的读者们,在金钱的取舍方面,在对待自己的梦想方面,在对待丈夫、家人方面,在对待其他人方面,是否明白了些什么呢?这篇文章的标题,实际上是我想让大家问问自己,我们是思嘉,还是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