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迷情之六 女儿们怎么保健养生的?
一部《红楼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视角不同的收获。我们从女孩的养生视角来读《红楼梦》,把聪明智慧建立在健康的基础,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是《红楼梦》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红楼梦》中有的女性处于亚健康状态。女性体质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肺功能较弱,不符合健康标准,脉搏频率达不到正常值;二是身体柔韧度较差,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虚胖,灵敏度和协调性受到影响。
过去女性曾推崇过林黛玉 式的病态美,现在还有人盲目推崇骨感美。从根源上讲,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一个存在要求,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健身会馆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女性成为健身会员后,俱乐部为她们进行了身体检测,多数女性的体质检测指标令人担忧。
好在专家认为,女性审美观念的转变,很多女性已经把健身当作每天的必修课。已年近50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把聪明智慧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健身获得形体美和气质美,这才是一名现代女性成功的标志之一。我周围的姐妹们都认同这一点。”
女人懂得养生才能更好地爱自己,爱自己的女人们才会更好地爱别人。《红楼梦》里的女儿们正言传身教地指导你养生,你也参加吧。
一改善体质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来说,史湘云的确是美女无疑,而且是一个健康的美女,红楼女儿,生得美丽的生命多,但生命旺盛的不多,一大半病病怏怏的。黛玉从会吃饭起就吃药,宝钗有“热症”,王熙凤表面刚强,最亲近的平儿也知她是死撑。湘云却体健貌端,割腥啖膻,烧烤鹿肉,全不当一回事。喝醉了酒,枕着芍药花在石头上露宿,香梦沉酣,也没见她感冒,身体素质自然是一级棒。在医疗费高昂的今天,每年要节省一大笔开支。
林黛玉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身材消瘦,思虑过度,多愁善感,夜不能寐,心思敏感,属气郁质。王熙凤性格不稳,敏感多疑,心烦易怒,健忘忧郁,常年内外操劳过度,为血瘀质。
薛宝钗体形丰满,稍胖,常年服用冷香丸,属湿热质。史湘云,心直口快,不拘小节,才思敏捷,身体匀健,精力充沛,属平和质。
体质的意义之一是可以指导养生。善摄身者,需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选择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改善体质。
“人享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这里讲,北方人多形体壮实,腠理致密,多见阳虚脏寒;东南之人体型瘦弱,腠理疏松,多阴虚湿热;滨海临湖之人多湿多痰等。此外,饮食因素和营养状况对体质也有明显影响。
二保护牙齿
《红楼梦》中的小姐们的牙齿都洁白似玉,润泽如珠,用家常话来说,就是排列整齐的糯米牙了。否则,姑娘的美丽也会大打折扣的。
我换牙的时候妈妈特小心,不让啃骨头,不准嗑瓜子。有些小姑娘换牙时不注意,排列整齐的糯米牙也就东倒西歪了,能跟《骆驼祥子》里的虎妞“媲美”。
大观园里的孩子为什么一个个红唇皓齿?《红楼梦》里有交代,原来他们都讲究口腔卫生。贾宝玉、林黛玉 们清晨就用“青盐擦牙”,这盐可能不如今天的牙膏细腻,擦重了会磨损牙面釉质,但也有另一方面的好处,盐水可杀灭口腔内的许多细菌。饭后照例由丫鬟捧来茶水漱口,赶紧把残留在牙缝里的食物碎屑漱掉,茶水可消除口臭。
医生讲得很吓人:口腔残留的食物在十分钟之后就会形成牙垢,结成牙石,发酵呈酸性,长期酸蚀牙釉,形成龋齿(俗称虫牙)。
友友们,跟着林黛玉学学保护牙齿,你学会了吗?
三 要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弱不禁风、面色苍白,你认为她哪个脏器可能出了问题?”这是浙江省五年级教材《中医药与健康》中的一道思考题。
记得曹雪芹在描写林黛玉 咳嗽、吐血、气喘等肺痨症状之后,还这样写:“贾母看黛玉神气不好,便出来告诉凤姐等道:我看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她,只怕难好”(见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从这段描写里,姑不论贾母的为人及其他,单从望这点来说,贾母确是有经验的了。望就是看,人们请大夫医病,常常叫请大夫看病,恐怕就是来自望的意思。望,果然可以“以表知里”“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太医为林黛玉切过脉之后,便讲出了症状:“头晕,减饮食。多梦所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又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最后将病源定为“肝邪偏旺肺金定受其殃,理宜疏肝保肺”。真也怪,林黛玉 患的又是肝病!说怪不怪,她是贾府的借居者,虽“富贵”,但总有乞食之感,吃东西咽得很不顺当,只能以药补之。
浙江推出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中医药进课堂,并非为了培养“小郎中”,而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红楼梦》中的中医药健康知识有很多。对我们现在的小孩来说很有帮助。很多小孩子爱吃肉,晚餐荤菜吃得多、吃得太饱,吃完饭就写作业,甚至还要吃夜宵:这种现状令人担忧。
《红楼梦》中的中医种子播进娃娃心里,小学中医药教材进课堂,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亲近感认同感,补齐中医药知识缺失的短板,使其借助古老的东方智慧,擦亮中医药这张“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