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散文、随笔文·心·声

白露

2018-09-08  本文已影响12人  YangJian杨建

  《白露》:“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左河水)

  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在古人看来,白露有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白露时节,鸿雁开始列队,准备集体南迁。

  二候,玄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燕去鸿归,荷衰草枯,秋风萧瑟,白露满山叶飞坠。

  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是美食的意思。诸鸟感知肃杀之气,纷纷储食备冬,如藏珍馔。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这些民间俗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白露这个节气的气候特点。

  白露的民俗

相对于二分二至,白露在二十四节气中并不十分出名。但实际上在我国民间,白露前后的民俗活动却是比较多的。

祭禹王

禹王呢就是传说中治水的大禹了。在今天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西山岛上,有一座禹王庙。相传大禹治水从北向南,最后在震泽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压在湖里。这震泽就是今日的太湖了。

  吃龙眼

在福建福州一带,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是附件当地特产的一种水果,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当地人认为,白露这天是吃龙眼的最好时候,这天的龙眼最为滋补。

  酿米酒

在湖南郴州市的资兴一带历来有白露酿酒的习俗。这种酒与我们今天喝的白酒不同,是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的米酒,其酒温热微甜,称为“白露米酒”。

  白露茶

从白露开始,到农历的十月份,是茶树生长的好时期。由于这个时间昼夜温差加大,夜间的水汽会在茶树、茶叶上凝结成露水,所以这个时期采摘的茶叶也称为“白露茶”。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谚语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

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

白菜萝卜追和浇,冬瓜南瓜摘家来。

冬暖大棚忙修建,结构科学巧安排。

苹果梨子大批卸,出售车拉又船载。

红枣成熟适时收,深细加工再外卖。

秸秆青贮营养高,马牛猪羊“上等菜”。

畜禽防疫普打针,牲畜配种好怀胎。

饵足水优养好鱼,土壮藕蒲长得乖。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露水见晴天。

  诗词

《白露》(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秋露》(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4]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杂诗》 (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衰荷》(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蒹葭》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风清气爽,稍有寒意,自己珍重。在这个诗意的季节里,愿你有人想,你也想的那个人,咫尺天涯,割舍不离。愿你看透世上疾苦,深爱人间,做一个有爱有光的善良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