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局的修炼散文读书

《商君列传》:少老好刑名,成败皆由秦

2019-01-16  本文已影响81人  警营网风

《商君列传》:少老好刑名,成败皆由秦

                                          文  /  网风

要说起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国君的小妾所生的公孙鞅,或是说起魏国魏惠王的相国公叔座门下的待从公孙鞅,或是说被秦孝公后来任命为相国受封于商地并被时人尊称为商君的这个人,你不一定知道是谁,但如果我说这个人主导了南门立木和商鞅变法,你一定能恍然大悟。没错!这个既叫卫鞅又叫公孙鞅又叫商君的人就是被写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商鞅。这就像我们现在每个人大多拥有乳名、学名和成年后拥有“官称”一样,不管怎么个叫法,不管混成那种人模狗样,最终都还是那一个人。

现在看来,商鞅真应该感谢司马迁,不然,一生波澜壮阔但结局十分悲惨的他同样可能被历史的泥沙掩埋成“寂寂无名”。

司马迁在《商君列传》这篇传记中,主要记述了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攀附秦国,变法革新使为秦国的国富兵强立下的巨大功勋,以及在秦国政变中惨遭车裂之刑、亡身灭族的悲剧结局,统述了商鞅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传中既有对商鞅才能的歌颂,也倾注了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强烈反感和批评。

商鞅变法无疑却是我国春秋战国转折时期举行变革最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例,没有之一。秦孝公当政,已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相互攻伐,斗争异常激烈,各诸候国都想立于不败之地,都在寻求自强自雄的最佳途径,商鞅能明察并顺应历史的潮流,去卫入魏,后又离魏入秦,往返二次三见秦孝公,以帝道、王道和霸道三个层等级、三个层次的“强国之术”上呈秦孝公以期得到重用,尽管帝道、王道之术未被秦孝公采纳,但商鞅并不气馁,借助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反复引见终以“霸道”之术使打动秦孝公,使秦孝公“不自知膝之前于席,语数日不厌。”君臣默契,迅速划定方针、政策等这家国家基本“国策”,从而为变法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必自强,而后始能强于人。正如《道德经》中所言:“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于商鞅来说如此,对于当时的秦孝公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此时可谓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变法就必有冲突,全面呈现变法的矛盾冲突是本文又一大特色。变法未行,就遭到守旧派的公然反对。商鞅与甘龙、杜挚面对面的斗争,其焦点就集中在“法古”、“循礼”还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冲突上;变法实行,众皆哗然,“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商鞅采取南门立木悬赏,一场“行为秀”迅速取得了民心。

这世上,最具诱惑力的决不是财富,更不是美色,而是权力。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也就极易沦为权力的“奴隶”,就容易狂妄自大,就容易丧失敬畏之心,总以为权力无所不能。在取得了初步的战果后,商鞅挥舞秦孝公赐于他的着“法律的大棒”,一边高喊着“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一边勇猛地冒险“刑其(太子)傅公子虔,黥其(太子)师公孙贾”,一时风光无限,一时“秦人皆趋令”。殊不知,没有法律是不能,而仅仅依靠法律也是万万不能的。黥这种刑罚,虽与劓、宫、刖、杀相比是最轻微的,但这种刑罚也要伤及皮肉甚至筋骨,而且施加于身体的明显部位,无法掩饰,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此举已用,“祸端”就被埋下,只是还不没有遇刊“燃点”。我猜想司马迁行文至此,不可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受宫,不可能不痛恨决定施暴的暴君和助推施暴的大臣。可惜的是,聪明如商鞅这样的“高人”至死对自己的“刻薄寡思”也不曾有过反悔,不曾有过深刻地觉悟,深深地迷失在权力之中。

《商君列传》:少老好刑名,成败皆由秦

变法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国家日益强盛,商鞅风头更盛。他率领军队包围了魏国的首都安邑,施诈俘获魏公子卬,迫使魏国割地迁都。这不禁使我联想到上一篇《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贡欲求鲁国出使齐国时对田常的一番劝言,“攻占鲁国(弱小的)来扩充齐国的领土,若是打胜了,会使齐国的国君更加骄纵,朝中的大臣更显贵,你的功劳却不在其中……”,这话因田常改变了主意转而攻打强大的吴国而没有应验,却在商鞅的身上“显灵”。河西一战,商鞅站上了风口之中的风囗,好的不威风八面,但商鞅与守旧派的斗争仍在延续并更加激烈,祸患呈现的更加明显态势。

“智者”赵良的粉墨登场应该是司马迁的精心设计,与商鞅的一席对话精彩纷呈并充满哲理。祸患已显,赵良一再明示,但被“成就感”冲昏头脑的商鞅终未采纳赵良的建议,自以为自己掌握了奥妙无边的“天地玄机”,拥有了取之不尽并能扭转乾坤的智慧,如果商鞅能够采纳赵良的建议,如范蠡或是张良一样功成身退,他的人生结局又将如何呢?悲哀地是历史没有那么多假设,随着秦孝公的撒手西去,被“”黥其师”的公子虔荣登皇位。商鞅最终受制于自己的变法,作茧自缚,以至车裂族灭,这却实也不算是偶然。

我反复阅读《老子韩非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以及排在这几篇列传之后的《李斯列传》,个人感觉司马迁对具有贵族血统出生韩非和勇于报仇雪恨的孙膑和伍子胥赞扬多一些,对李斯这样追求功名却在临死前忏悔的充满同情,而对吴起和商鞅这样热衷权力、刻薄寡恩并且到死都不回头的人则充满了反感,这大慨与司马迁的政冶主张和人生遭遇有关吧!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但还有下半句:“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冰心老人在为别人题座右铭时所书:“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且不说为还是不为,仅在知足和知不足方面,能拿捏到恰如其份的地方,都需要拥有多么深远的见地?以及多么深厚的定力和愿力?

人生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原本可以”,趋吉与避凶是人生的两个方面,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不一定简单易行,即使是被写进青史的人也不幸免。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今作文以记,且不管后人复哀后人。

2019.1.14午后以记

《商君列传》:少老好刑名,成败皆由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