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变成最疏远的人。

2021-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暖阳如我

《奇葩说》曾经有一个辩题,说的是在外地工作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

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下面,很多网友都选择不说。

有一位网友说:说了,他们只会觉得是我没本事,让他们没面子。再苦,我也会咬牙挺住,因为根本看不到回家的路。

相信很多父母是真的爱孩子,也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

只不过他们也有他们的焦虑与恐惧,所以就展现出了对孩子的拒绝与冷漠。

父母之所以很难沟通,不是一个好的分享对象,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孩子,而是因为,孩子的变化,孩子有自己的情感,会引起他们的焦虑。

他们害怕孩子独立,害怕孩子的生活中有越来越多失控的部分,害怕孩子有太多自己不知道的情感。

他们渴望与孩子维系关系,却用了最错误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 “对的方式” 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父母要做一个 “好的客体” 。

孩子在父母的行为与反馈中,感受到自己是足够好的,是值得被爱的。

他们也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温暖的人,用自己更好的爱,回馈给这个好的客体。

如果孩子在分享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恐惧,想要毁灭孩子满心欢喜的眼神。

那么一定要克制自己,把所有脱口而出的话,都变成对孩子的肯定和接纳。

任何好的教育,都不如好的亲子关系,好的依恋关系有治愈的力量。

不要把孩子对你的分享,变成一次教育的机会。那只是一次情感的流动,无关对错。

在网上看到过一首小诗:

我爱你

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却执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爱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告诉你不能去

而是给你准备好最耐穿的鞋

备好雨伞

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

第五条街道有小偷

去吧

回来家里有饭

这就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有的强大内心。

要做一个接得住孩子情绪的父母,而不仅仅是给孩子判断对错的 “工具父母” 。

从小心里就有一个家,有一个稳定的客体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孩子。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