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集散文特辑谈天说地

再读《背影》

2021-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11山山

初次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在初中的课本中。

那时老师说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我当然也深信不疑,不过并未有老师说的父子情深到海枯石烂的感觉。

再次读到《背影》,是因为父亲病了,因为诸多事情缠身,无法去照顾父亲,真实感慨万千啊!

此次拜读不在是“冷血动物”而是“泪花闪闪”了。也许那时小小的我并不能体会20岁离家和父母分别的心情吧!

朱先生在车站同父亲分别的那一幕,我也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于是我不由的产生一丝遗憾,为什么这样的绝唱不是出自我的灵感呢。

综观全文,文章写得非常朴实,但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一种动人的情感。人都说,千古情最深是母爱。我还要说父爱更深沉。

本文以情动人,深厚感情洋溢于纸上,然而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

文章只是用不加粉饰装点的平常话语,用平朴直率来打动读者。

文章多用白描的手法。比如中间写父亲的背影时: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作者写父亲为我买橘子是的情景,写了父亲怎样走出去,怎样探下身去,爬上月台,攀上爬下,这些都是真实的描写,不带任何修饰不加任何雕琢,至真至朴,将人、事,原生态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白描的手法,达到了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同时使读者感情上达到共鸣。

文章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文白夹杂,就朱先生本人来讲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就他所处的时代来讲,当时问题也大多文白夹杂,再者,就时代赋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一种特殊的自尊。

例如,不说失业或丢了差使,而说赋闲在家,从感情层面来讲似乎是不那么另人难堪和有失体面,保住了知识分子的面子。而最后应用父亲的书信全是文言文,除了真实之外,更能表达家庭的困境和苍凉之感。

用朴实的语言去描写,纯朴之中见真情,这正是《背影》的成功之处。因此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要善于观察,善于体会,用真心写真情,就一定回写出好文章来。

现在的我正处奋斗的年华,于是更不敢轻易懈怠,要用我至真至纯的心来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书写写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