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 立德人物|铁面御史赵抃,不避权势,抚恤孤寡贫寒
赵抃,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北宋名臣。景祐元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出任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著有《赵清献公集》等。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七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
声震京师赵抃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年少时成为孤儿,且生活贫苦,由长兄赵振抚养。赵抃潜心致志、努力学习,景祐元年,赵抃中乙科进士。
进士及第后,赵抃任武安军节度推官。当时有人在大赦前伪造公章,在大赦后使用,执法人员认为他该死,赵抃说:“大赦前没有使用,大赦后没有制造,不该死。”终使罪犯免于一死。
其后历任崇安、海陵、江原三县知县,并任泗州通判。濠州知州不按规定给士卒发放衣食等物,兵士扬言要兵变。知州害怕,太阳还未下山就紧闭城门不办公。转运使函令赵抃代他处理此事。赵抃到濠州后,像平时一样从容办公,成功安定濠州。
林学士曾公亮不认识赵抃,却举荐他为殿中侍御史。赵抃在任上弹劾不避权贵,京师称他为“铁面御史”。他极力要求朝廷区分君子、小人,认为:“小人虽然过失小,也应努力清除;君子不幸犯了过失,却应保全爱惜,来成就其德行。”
上言政事赵抃后请求调任睦州知州,又改任梓州路转运使,又改任益州转运使。蜀地地远民穷,官吏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州郡公然互相行贿。赵抃以身作则,蜀地风气为之一变。
穷城小镇,百姓有的一生没见过朝廷命官,而赵抃的足迹无所不至,父老乡亲大感欣慰,奸猾的官吏不得不悚惧服从。后获召入京,任右司谏。内侍邓保信勾引退兵董吉在宫中炼丹,赵抃将其比之为于西汉的文成、五利,唐代的郑注等妖道,极力指斥其过失。
陈升之任枢密副使,赵抃与谏官唐介、吕诲、范师道共同揭露陈升之奸邪,认为他勾结宦官,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升迁。上书二十多次,陈升之因而被罢免,赵抃同弹劾者也一道被撤职,外出任虔州知州。虔州一向难治,赵抃为政严厉而不苛刻,将政令下达给各县令,层层监督,人自为治。
各县令都愿意尽其力,监狱为之一空。岭外官员去世后,多半无法归葬,赵抃造船百只,告诫各郡说:“官宦人家有无法回家的,我都帮助。”于是来求助的人接踵而至,赵抃都给他们船只和盘缠。
力反变法宋神宗即位后,召赵抃回朝任知谏院。按照旧例,近臣从成都回来就会担负重任,必然去省府任职,不当谏官。众臣大惑不解,神宗说:“朕是想发挥他仗义直言的优点,将采纳他的主张,不是小看他。”赵抃谢恩时,神宗说:“听说你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政策宽松平和,也能任谏官吗?”
不久,升任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神宗知遇之恩,朝政有不妥之处,他总是密启上奏,神宗也常亲笔回书予以褒奖。王安石主政后,赵抃屡屡反对他的变法主张。韩琦也上书反映青苗法对民间的危害。
神宗同宰执商量后,停止青苗法。王安石正在家休假,想辞官。赵抃说:“新法都是王安石创立,不如等他假满归来再说。”王安石回来后,推行新法更坚决。
赵抃非常悔恨帮他,向神宗说:“一时的财富利润是轻,人心的得失才是重;青苗使者的去取荣辱是小,左右大臣的取舍为大。现在因小失大,去重取轻,臣担心这不是国家的福气啊!”奏章上呈神宗后,赵抃恳请辞官,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杭州知州,又改任青州知州。
当时京东旱灾、蝗灾,青州麦多,蝗虫飞到青州边境,遇狂风阻挡,都落水被淹死。赵抃晚年请求辞职回乡,改任越州知州。吴越地区闹饥荒,人口死亡过半。赵抃奋力救荒,治病救人,掩埋死者,使生者得以保全。让老百姓修城,以使他们得到糊口钱。
又调任杭州知州,以太子少保之职致仕,其子赵屼被授为提举两浙常平仓,以便就近照顾赵抃的晚年。赵屼带赵抃遍游江南名山大川,吴人都感到自豪。元丰七年,赵抃逝世,享年七十七岁。神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十二月,赵抃葬于西安莲花山。
赵抃为人忠厚淳朴,善良温和,喜怒不形于色。平生不治家产,不养歌伎,帮兄弟之女十余人、其他孤女二十余人办嫁妆,其他抚恤孤寡贫寒之事,不可胜数。白天所做之事,晚上必然服饰庄重地烧香,告诉上天,凡是不能对天说的事就不做。从政时,因地制宜,不同情况不同政策,在虔州和成都的政绩,尤其为世人称道。
LEAD人物君想说,能被帝王当作楷模追颂多年的臣子必将是一代代人的榜样,为百姓做实事、谋福利是为君为臣的使命。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做事,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