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和孩子聊聊地理学习

2020-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启辉教书匠

      看着孩子整天低头学习,疲于应付的时候,我真担心孩子们有一天会厌倦这样的生活,质疑学习的意义。

      在这里,我愿意和孩子们换个角度看学习,重新寻找学习的意义。

      我是客家人,或许从客家人的角度看地理的学习最容易理解。好多人对客家人有误会,误以为客家人是少数民族。非也!客家人不但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比北方人更为纯粹的汉人。客家人,就是客居他乡,是古代为了躲避战乱迁徙到南方的族群。因为深受战争的伤害,客家人的先祖都会选择人迹罕至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和当地原住民交流融合也少,所以客家人保留了自己的语言、习俗和文化。学语言学的人都说,客家方言更有古汉语的韵味。反而是,北方经历了好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没有了之前的纯粹。

三百山:东江源

      客家人南迁至闽西、赣南和粤北三省交界处,在古代真可谓兔子不拉屎、人迹罕至的地方。到底有多偏?我爸说,直到日本人投降,日本鬼子都还没有侵略到我出生的小县城。我觉得这是最能说明“人迹罕至”了。我们县是全国贫困县,刚刚摘帽。直到前几年,我们县才通高速。刚开始高速上的车很少,同学讲了一个笑话,有人抱怨高速收费高,朋友就开玩笑怼他:“有什么贵的?一路就你一辆车!”看来客家人的先祖不易,为了躲避战乱,避免与原住民的冲突,竟然选择如此偏远的山区。不过千年来,客家人的聚集地确实相对风调雨顺,每年江西闹洪水的时候,总有热心的同学朋友关心我的老家、我的父母,我一方面感念朋友的关心,另一方面确实觉察到我老家很少被洪水所困。

      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处于亚热带,不宜种植高粱、小麦。所以南迁的客家人必须调整生产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学习地理的意义所在,人与环境和谐共处。不能种植小麦,那就只能学着种植水稻。红土地上也种不出苹果来,酸性土壤适宜栽培柚子、柑橘类的水果,当地客家人因地制宜,最近这些年我们栽培的赣南脐橙名扬天下。地理的学习说白了就是研究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这个国家、这方水土,如何才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过得更好。

      你如果去过闽西旅游,估计你对客家围屋印象深刻。我想围屋最深刻的功用就是群居和安全,抵御野兽和侵略。这和客家人居住的环境有关,深山老林,难免有野兽出没。记得我读小学时,集市上还有人卖豹子、野猪、麂子。适者生存,我们每一个物件都诠释了怎么活着,如何活得更好。而考虑这些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到我们居住的环境,地理就是研究我们生存的环境以及如何在此生产生活。

      我刚来到北方的时候,看到陕西凉皮就感觉非常亲切。你如果去过赣南,你就知道,凉皮和赣南的粉皮颇为相似。凉皮是面做的,而粉皮是稻谷做的。以我有限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去联想,应该是客家人在迁徙之前是掌握了凉皮的制作方法的。到了南方以后,没有了面,就地取材,用大米制作,于是就有了客家人的粉皮。至于广东人早茶上的肠粉应该是起源于粤北客家人。去年我去陕西扶贫,能深切体会到客家人与北方文化的历史链接,尤其是饮食文化。拿山东淄博的豆腐箱子来说,和我们客家人的酿豆腐非常神似。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客家人的美食那么多?因为它整合了南北的饮食文化。来我老家旅游吧!如果你是吃货一枚,我可以保证你满意而归。这就是生活,穿越千年的历史,我们看到了客家先祖来到了南方,为了活下去,琢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努力让自己活得更好!我想这就是地理学习的意义所在。有了地理知识,我们就不必要去犯尝试性的错误,因为熟知这片土地,我们耕作、生产、生活来得惬意自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