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儿童法案》电影随想

2020-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红豆汤来两大碗

少年仰慕女主的睿智,女主羡慕少年的单纯。有一点点暧昧,有一点点纯粹。让我想起来《成为简》。

关于书籍和知识,关于智慧和单纯。

抬头看到书架上的书籍,大多是经典文学,红楼、三国、老庄、学庸论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中的课本上学到的《长亭送别》,第一次被元曲惊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那些华丽的文字、色彩、强烈的情感,我都被触动,直击我的内心。此后我买了《西厢记》和《牡丹亭》,但是最终只看了西厢记的第一章。我想起高中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坚持看一段红楼和三国,那时候同桌也和我一起看,我现在还记得黛玉葬花的那首诗。这些文学著作并不是都喜欢,而是一种极具功利性的坚持。

我又想起曾经自己也是那么喜欢写一些矫揉造作的东西,虽然现在读不得,但是曾经很喜欢。是的,是在附庸风雅,是为了显得这样更有“涵养”,更接近那个时期的氛围。我还去看了神曲,人间词话,浮士德,但是都是浅尝则止,乃至今日也完全记不得里面写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当然少不了的青春伤痛文学,比如西决东霓,又比如那个捡故事的耀一,又比如那个45度仰望天空流泪的郭敬明,更多的我也忘了。到了高三以后我再也不去买这些书籍了,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需求,也是因为日子过得太忙了些吧。大学毕业时,买了人性的弱点——实际上这是一本劝人与人为善的书,读这本书的目的也很明显了,和大家基本一样。

我很清楚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这些东西,所谓的文学追求,对我来讲,也许,是多余的。我也始终无法融入到那个环境中。我不爱看书,甚至看不下书。书本始终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听一段语音,看一个视频所能接受的信息密度更高。我热衷于在短时间内的信息轰炸,像是美剧和好莱坞电影。高中时,在同桌的帮助下,我以每个星期一到两部的速度把好莱坞的经典影片几乎看了个遍,我喜欢电影中带来的冲击。灵异第六感、肖申克的救赎、海上钢琴师、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到现在,我也开始电影这种形式还是不够快——去消磨时间。所以我选择去看视频主发布的电影解说。我不再去过多的思考,我想直接看整理好的、成体系的想法。开始讨厌隐喻的表达方式,巴不得世界变得更加简单,更加二元,更加非黑即白。

时间变得细碎,对美好的东西,对知识的索取,什么是有用,什么是高效。似乎巴不得把一份时间掰成好多好多份。但是,真的那么忙吗?真的连看书、看电影的时间都没有了吗?平时自己开始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看直播、刷政经视频、游戏解说、电竞、娱乐综艺,这些对生活本质上没有帮助的事情。我怎么会不知道,经典内包含的东西远比这些琐碎的视频多。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转变,是我的懒惰。这样没有什么不好的,这样的确不好。以上只是陈述性的表达,并不是下定义。

太多事情要做了,所以什么都不做;太多知识要学了,所以什么都没学。

于是把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近乎浪掷一空。

2020.5.24

ref: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4411172Y?from=search&seid=956279840723449963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