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中创造性的培养
创造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主要渠道之一。创造教育是一种建设性教育,必须符合小学发展特点,发展性的教育的核心价值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和创造出受教育者个性人格特征,使之具备一定潜能素质并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从古至今,有许多教育思想家重视小学阶段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造教育的必然性决定了创造力的培养重要性!
一、提出创造教育概念的时代背景和必然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同时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重挑战。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恶劣、不平等合作、人类精神家园失落等。但就人类改变这种生存环境境况的根本出路而言,首先应该是人的自身素质的改变,人的创造性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再生利用。就我国的基础教育状况而言,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现行高考制度、传统文化及社会转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加上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制度、管理体制、课程设置、教学观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重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弊端和陈旧落后的东西。学校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把分数的多少作为考察学生的优劣标尺;家长把孩子能否考上大学作为有没有出息的标志。这一切就像一条条无形的绳索将学生捆绑得透不过气来,结果是学生思维不活跃、知识面不广,动手能力不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扼杀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难能可贵的创造精神。
二、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教育属于基础阶段,培养创造性并不仅仅是高等学校的事,相反,我们应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重视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培养创造性小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逐步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大量的间接的知识经验,学会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来掌握概念,学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论证,这些大大促进了儿童书面言语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儿童的一些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和品质也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一切使得儿童在心理的各个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小学生心理诸方面的新变化、新发展影响着他们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想象创造性的发展和思维创造性的发展两个方面。
想象创造性发展的特点 儿童入学后,想象的创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日益发展起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再造想象占很大比例,随着经验的逐步丰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想象的创造成分也随之增加,想象的内容也更细致、丰富,并且能在此的水平上进行生动和形象的联想,初步具有了创造想象的能力。有人在研究小学生作文中想象能力的发展中发现,一、二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必须以具体形象作为支柱,谈不上什么创造;三、四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以真实为主,适当地加工修饰,有创造想象的因素;五、六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创造力。
三、创造性的培养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支持、宽容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比如,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选择不同的课程来学习,给学生呈现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等
(3)改革评价机制
创造性水平与类型的差异,决定了我们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作为教育者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差异,避免用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价和管理学生,改变统一化的教育模式和“工厂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4)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业测试中,可以增添部分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性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研究者提出各种建议,可概括如下: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主动的探索,提出各种怪问题,并寻找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好奇心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内部动力。一些研究认为,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如果得不到支持和扶植,也会衰退的。因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应该受到鼓励和赞赏,而不应该受到责难和讥讽
(2)解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的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以鼓励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而不拘泥于常规的答案。给学生机会进行猜测,并尽量让他们有猜测的成功体验。在丰富学生想象力方面,可以应用事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组织参观、访问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使学生头脑中表象更为鲜明。完整
(5)给学生创造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或与有创造性人直接交流,再或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传记,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革新意识;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进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进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新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时,才能更加灵活地去引导学生的进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