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研习浸泡第132期一一社会建构论之总结分享

2019-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朱春燕心理咨询师

距离社会建构论南京论坛已经过去一周有余的时间,一周的时间里,参与了晒福小屋关于论坛回顾的浸泡活动,也补充学习了社会建构论的一些文献,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混沌的,结合自己个人的有限理解,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一、概念问题

1)接触和学习后现代心理学的同学对于社会建构论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与此相对应还有一个非常接近的词语叫做建构主义,这两者并非一码事,此其一;

2)就社会建构论本身来说,伴随起内部的兴起与发展,也有不同的内部流派,而我们此次南京论坛所邀请的格根教授夫妇则是激进社会建构论的创始人物,因为建构论还有温和派的相关理论,这两者之间也是有界限的,此其二;

3)“社会建构论”这五个字在自己以往接触的过程中,似乎更加关注“建构”,因为本身在学习焦点解决,焦点解决中有一个“重构技术”,这两者之间有一些相通之处,给自己造成这种倾向,而通过聆听论坛报告,提醒自己不要忽略“社会”两个字,而且格根老先生之前的学术观点,也的确从“社会”“历史”的纵向角度像传统实证心理学提出了质疑,这一点是社会建构论非常重要的基本点,是未来的学习中要去注意的,此其三;

4)“关系性存在”这五个字,对于一个主攻焦点解决技术人,不可避免地又被“关系”两个字抓到了注意力,而通过此次论坛学习方才意识到这似乎是一个偏正短语,落脚点在“存在”这两个字,而且这个“关系性”一个动态过程,而非简单的静态关系,这意味着变化,以及不确定,此其四;

其实类似概念的内容还有诸多,因为目前能够理解的内容非常有限,先简单总结为以上四点吧。

二、实践应用

格根教授在论坛上分别从医学领域、教育领域、社会综合治理领

域探讨了社会建构论的一些应用和时间转化,自己影响比较深刻的是关于医疗领域的例子:

医学领域的“普通生活疗法”:生病就医,得病用药这似乎是我们惯常的做法,比如高血压就用降压药,抑郁症就用抗抑郁的药物,格根教授提到实践中的欧洲一个农场面向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采用让他们跟常人一样生活、劳动的做饭,而这一做法的的确确有结果显示对于康复有效果,而且不是特例;国内也有相关文章提出“自然疗法”概念,也是类似的意思;

这个例子之所以带给自己最深刻的记忆,大概是因为学习心理学这么多年,一开始入门接触到的都是传统实证心理学的内容,这些内容中,涵盖分析人纵向发展的,比如发展心理学,涵盖横向内容的诸如社会心理学,还有个体的人格心理,群体的大众心理学等等诸多内容,自己的思维也深受“实在论”的影响,所以一直我们统称这些内容为心理学知识,而社会建构论在根基上对于我们所口口相传的“知识”做出了挑战,“社会建构论认为知识并不是由价值中立的主体采用客观的方法所发现的 ,而是在社会生活的互动过程中,在人际交往中协商 、会话和建构出的一种社会约定。说某种知识是社会建构的, 即意味着如果没有建构它,就根本就不存在, 或者至少说 ,它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意味着可以人为的改变和重新安排 知识 。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另一种社会 ,我们的文化是另一种文化 ,我们的需要、兴趣 、价值观、社会风俗和意识形态是另外一种样子, 那么就可能建构出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在这个意义上 , 知识不是 “自然之镜”, 它不是客观的存在于某个地方 ,等待着我 们去发现 ,去证明的东西 ,也不是一种经验事实的概 括和归纳 。知识是我们建构和约定出来的。知识的生产依赖于社会交往活动,在极端的意义上 ,它是社 会协商出的一致意见。 心理学知识同样具有社会建构的属性。”(叶浩生,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心理学报,2009)

三、对应流派与技术

 社会建构论作为心理学的新思潮,姑且理解为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如果将其作为“世界观”的话,那么对应的“方法论”则是后现代常见的几大流派,其中被社会建构论提及较多的是叙事疗法、焦点解决、合作对话以及反思团队等技术。

四、其他补充

最后,摘录几句在文献中看到的格根老先生的话语分享给大家吧:

1. “或许由建构论的对话中所产生的最富创新性的观念就是,那些我们视为有关这个世界和我们的自我 的知识实际上起源于人类的各种交互关系。虚假对 真实 、客观对主观、科学对神话、理性对非理性、个人 对社会、道德对非道德等等我们视为对立的观念 ,其产生过程依赖于特定文化和历史中的群体 ”;

2.“那些被我们视为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并非归纳的结果 , 也不 是一般假设的建立和证实 。对于经验 —实证主义知识观的猛烈批评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这样一种传统 的观点 ,即科学理论可以以一种直接和抽象的方式 `反映' 或`映照' 实在 ……从建构论的观点来看 ,理解过程并非由自然的力量所驱动, 而是处于一定关系的人们积极的 、合作的结果”;

3.“由于我理解人们的所作所为主要受到他们生活的形形色色的被建构的小世界的影响,相对于 作 为“本质主义者”的 日 子,我 变得更加宽容以及好奇。我并没有急于去判断他们行为的对或错,而只是尽量去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我甚至从这份好奇心中获益良多,发现了值得探索的新的想法以及价值。我也将人们的行为看作更加依情况 而 定 了,换一种说法,就是把他们的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情况联系起来,包括物理的和建构的两方面。这有助于增加对改变的可能性的乐观主义态度,以及寻找更有创造力的方式去改变。”

    结语:

除了混沌的感受,还要再多说一些感受的话,应该是对于实践应用,当你掌握到一门技术背后的哲学依据之后,会明白为何对话技术中让我们保持对当事人的“好奇”、“未知”、保持对当事人人生故事的尊重,不要轻易去做出评判或者建议,毕竟,每个人对于眼见、耳闻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建构”,而“强权”往往是带来问题的开始,上升到大的层面,当一方坚持以自己的世界观去强加给另一方,不就带来了人类历史上诸多大的战争灾难么?至于个体而言,这似乎也是一样的。

撰文:刘晓

编辑:朱春燕


焦点研习晒福小屋

欢迎更多的伙伴加入到焦点大家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