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财经·投资·理财新零售&新金融

吴晓波|我永远是一个财经写作者

2018-06-06  本文已影响47人  易范儿

上上周参加了一个有吴晓波参与的活动,近距离见到了他本人。白衬衫、西裤,上午他还没到场的时候,是原广东省发改委的老领导和台湾一学者演讲,等到他出现后,发现连最后面的楼梯都开始坐满了人。感觉很多人是因为他而来的,不得不说长期曝光和稳定的个人品牌的影响力。

他一直参与商业,有一家上市公司,每年出一本书,新媒体转换的脚步也一直跟着,做公众号、卖吴酒、开网店、投资,买楼、演讲。我记得他说过和采访过的商人都会保持距离,才不丧失独立性。所以阿里会找他写传记,腾讯也会找他写传记,360周鸿祎出了新书也找他推广,但同时也会说担忧“中国的互联网界仍就被BAT把持着,且还在进行着大笔收购,这是对创新和创业环境的一种摧毁。”

他说”我不会转型,我永远是一个财经写作者。与其说我抱着投资的心态在工作,不如说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在工作。”仅仅感觉到我是一个旧世界的人,我需要完成一次自我的拯救“。《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这本书,是在畅销书《腾讯传》后出的,正好也是自己工作后经历的10年,特别有感触。尤其自己从国企离职后这两年多,关注外面的世界更多,学习的速度更快,感受更复杂。政治与经济学、体制与商业,这些看似宏大的东西,其实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我对自己持续关注的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做了整理。

1.所有的重大变革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

制度的创新与勇气,如20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90年代末的外向型经济和城市化运动,以及数十年间一直处于徘徊探索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都展现出中国式制度创新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技术带来的破壁效应,它绕过了既有的政策和管制壁垒,从而在一个貌似固化的产业里别开生面,譬如微博、微信对公共舆论和思想市场的促进,以及电子商务对制造、流通和金融业的再造。

2.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电商到社交、从线下到线上,从出行变更到共享单车

(1)BAT

百度:从来没有一家伟大的公司是依赖于“保护”而诞生的,过长的“舒适区”让这家公司逐渐失去了进取的野心。

讯和阿里巴巴:比起百度,他们的的成长则是血战的结果。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互联网中心始终在北京,正是随着这两家公司的崛起,华南的深圳和华东的杭州相继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重镇。

无论是电子商务平台还是社交化网络平台,中国互联网目前的格局是楚河汉界,各自为战,一线寡头与垂直门类里的领先者选边结盟,互为倚重,其他的中小业者则分头投靠,避免成为危石之卵。乌镇大会被非常默契地开成了寡头们的联谊会,人们几乎听不到垄断格局撕裂或被冲击的声音。

互联网重估了一切价值,同时,互联网的价值也正在被重估,它以无比的破坏力颠覆了既有的商业逻辑和秩序,同时它反噬自身,让颠覆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自我实现。

(2)“迷失”的凡客

在流行被引爆之后,凡客突然在品类上迷失,其产品从主打的衬衫、T恤和帆布鞋迅速扩展开去,似乎想要涵盖所有的年轻人商品;

在品牌销售和平台销售之间出现模式抉择的迷失,由一家专业垂直的电商模式向平台猛烈转型,公司定位漂移模糊;

规模和产业链上迷失,为了一步迈入“百亿俱乐部”而不惜制造泡沫,营收、业务链条及人员规模无度扩大;

在实业经营和公司上市之间迷失,急于套现和制造神话的风险投资以它的贪婪吞噬了成长的理性和耐心

商业是一场持久战,一开始比的是灵感、勇猛和运气,接下来拼的是坚忍、格局和理性。

(3)小米

小米手机的发表,代表着标准化制造和质量意识的苏醒。

2013年中期开始,雷军决意把小米模式向更广的产品领域扩展,“从零开始,孵化生态链企业,每家公司只做一个产品,最终形成一支舰队”。

2015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技术迭代周期终结,厂家之间的竞争完全地聚焦于性价比和渠道能力。OPPO和vivo在三四线城市广布网点,截取了大量年轻消费者,而在高端手机市场上,小米则遭到苹果和华为的阻击,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2017年,重新赢得市场的小米。

2018年,即将上市的小米。

(4)020混战

混乱是一切新秩序的前提。“先烈”们的行动还是具有非凡的意义,百亿风投资本和无数年轻人的热情,如一把突如其来的野火,烧掉了传统消费服务业与互联网之间的那道“篱笆墙”,数以百万计的火锅店、小杂货铺和电影院被赶到了网上。浓烟散尽之后,人们透过一地的美元和人民币纸灰,看到了一个被彻底激活的O2O市场。留下来的美团、大众点评也最终合并。

(5)滴滴

空前的补贴大战,在中国商业史上颇有教科书式的意味。

程维日后回忆说,补贴让订单量激增,烧钱速度也越来越快,从早期一天几百万到几千万,再到3、4月高峰期时,一天能烧进去1个亿,“每天真是烧得胆战心惊。如果把一亿元现金堆在一个屋子里烧,恐怕也得烧一整天吧”。

快的为了应对战事,再次融资1.2亿美元。双方进入拉锯战,快的补贴10元,滴滴补11元;滴滴补贴11元,快的补12元。快的宣称其打车奖励金额永远会比同行高出一元钱。滴滴迅速做出反应,宣布每单补贴额随机,10元到20元不等。

这场白刃战般的补贴大战,一直从1月厮杀到5月,诱发了民众的莫名狂欢。到5月16日,在资本方的调停下,双方同时宣布补贴暂告一段落,硝烟散去,两家共计发出超过20亿多元的补贴,超过700万个出租车司机成了滴滴或快的用户,中国出租车行业的格局陡然变天。

经过一年的鏖战,滴滴、快的发放补贴、红包共计近40亿元。率先发动战事的滴滴打车成最大赢家,其用户数突破1亿,日最高订单量达521万。另外一个获益者是腾讯,它通过补贴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到2014年年底,腾讯在支付市场的占比已大幅逼近支付宝。

它表明互联网一旦实现了用户与服务的直接连接,则任何曾经被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中心和中介都将被无情地解构,这样的趋势是无法阻拦的,并不会因为所谓的主管部门、相关利益集团的抵制就真正能够回到从前。中国的出租车市场长期被地方政府和国营利益集团把持,成为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饱受批评的僵化领域,可是,在滴滴、快的等公司的攻击下,旧有格局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被击溃重构。

滴滴、快的不但重构了出租车行业,更是在两强相杀中,令其他的打车软件——包括初进中国市场的优步公司无地立足,接下来的事实是,这两家公司也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完成了一体化。

对于2018年5月的滴滴,可能有点沉重。而我自己也在最近的体验中,发现平时出租车25元到的地方,快车需要35元。是的,这背后也许有周密的算法,但寡头来了,游戏规则只有一种的时候,用户的体验感也在变化。

3.金融改革

2012年的金融新政实质上终结了20年的既有格局,证券、期货、基金、银行、保险、信托之间的竞争壁垒被打破,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却注定更加混乱的大资管时代

(1)“民资银行呼之欲出”——这样的政策动向引起市场巨大的震动

政府对银行业的开闸,如同在市场上投下了一大把兴奋剂,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各地关于民营企业申请银行的消息此起彼伏,温商银行、苏宁银行、苏南银行、荆州银行、渝商银行等银行名称也频频曝光。

(2)股灾来临--私募、券商和大小散户合力构成上涨的螺旋效应

2014年的冬季是一个燥动不安的季节,年初所设定的“去杠杆、调结构”调控目标貌似已无人再提,一个新的“泡沫周期”正如期而至。与五年前大张旗鼓的“四万亿计划”相比,这一次的“泡沫制造计划”在舆论造势上非常之低调。日后来看,这个股市的表现,不但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关系,甚至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也没有关系。所谓的交易复苏,其实都来自政策松绑的效应,以及监管当局对“新庄家”们的刻意宽容,而不是结构优化的结果。它是一个被行政权力严重操控的资本市场,它的标配不是价值挖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是“人民日报社论+壳资源+并购题材+国企利益”。那些连涨10个乃至20多个涨停板的公司无一不得益于“题材”。而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当“题材”如小飞侠般地降临股市之时,必是投机与泡沫并生的野蛮时刻。

在2015年的这场大股灾中,你可以读到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可以发现制度层和技术层的缺陷,可以探究金融创新的陷阱与克制。总而言之,它是多种因素叠加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带有深刻的不可避免性。

(3)P2P野蛮生长

e租宝所提供的设备租赁“收益权”几乎都是虚构的,其业务模式是通过广告轰炸和人海战术,以年化14%为诱饵,进行大规模的民间吸储,就实质而言,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庞氏骗局。

互联网的草根精神以及对金融业缺乏敬畏之心,使得这一批创业者从一开始就冲上不计后果的疯狂冒险之路。他们完全漠视金融风险,巧立各种标的名目,秘密自建资金池,当巨额现金被聚拢之后,他们又大肆挪用、挥霍。

这个国家所有投机者的成功,都因为的确存在着一块无比肥沃的盲众土壤。在ICO这个近似股票交易的虚拟市场,既没有规则制定人,也没有监管部门,更没有惩罚制度,“货币”发行人几乎不用承担任何后果,但交易平台却要直接面对上百万的不理智散户。


数十年前,市场开放、产业创新可以采用“进口替代”和跟进战略,我们以“市场换技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成本和规模优势实现弯道超越。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成为全球同行业中的规模冠军,它们的前面不再有领跑者,创新的叵测与压力成为新的挑战。

我们的国家就是一艘驶往未来的大船,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随行到终点。每一代人离去之时,均心怀不甘和不舍,而下一代人则感念前辈却又注定反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