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3《非暴力沟通》11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倾听内心的声音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无益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善意的父母、老师或别的人。由于这些教诲看起来是那样地天经地义,我们也就不再去探讨它们的合理性。喜剧演员巴迪·哈克特(Buddy Hackett)曾在一档娱乐节目中说,小时候每天吃着妈妈做的丰盛的饭菜,直到去军中服役,他才知道饭后胃部还可以保持轻松。同样的,我们在社会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一些不良积习,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致我们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只有深入了解我们的生存状态,我们才能看清它们的危害,并形成新的想法及行为方式,来满足身心健康的需要。
解决内心的冲突
我们内心中也许有一种声音说,“我想这样做”;但又有一种声音说,“不,你不应该那样做”。这样,我们就陷入了僵局。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心灵环保
这一次,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问自己的问题是,‘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来缓解头痛’。”“我坐了起来,做了一些柔和的头部运动。接着,起床到外面走了走,回来后又做了一些别的事情,让自己放松下来。过了一会儿,头没那么痛了。这时,我想了想昨天在研讨班中的经历。我发现,头痛很可能是因为昨天我不怎么留意身体的状态。现在,身体是通过头痛来提醒我‘请留意我的需要’。于是,在接下来两天的研讨班中,我就用心体会身体的状态,并注意调节和放松。这一次的经历提醒我:在头痛时,我可以专注于我的需要。这是我人生的重大突破。”
用非暴力沟通代替诊断
布伯的观点是,个人的成长是通过与他人的坦诚交流来实现的——在交流中,彼此能够自由地表达内心的软弱。他不相信,这能够存在于心理医生与其顾客之间。罗杰斯同意,坦诚是个人成长的先决条件。但是,他相信,出色的心理医生能够超越他的身份,来坦诚地与顾客交流。
接着,我向他们解释我的做法。我告诉他们,我不会去分析病人有什么毛病,而是问自己以下的问题:“她现在是什么心情?她有什么需要?和她在一起,我是什么样的心情?我的心情反映了我怎样的需要?我想请她作出什么决定或采取什么行动,以使她能快乐些?”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将会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以及个人需要。同作诊断相比,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深深体会到我们作为人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