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战友们
二十多岁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纪,二十多岁可以做很多事,有的人大学刚毕业,有的人选择出国留学,有的人参加工作,有的人恋爱了、结婚、有小孩了,有的人环游世界了,亦或者……有的人选择当兵了。
最近电视新闻中有两个新闻一直牵扯着我的情绪,一个是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新闻,另外一个就是四川木里森林大火30位扑火英雄牺牲的消息,每次看到网上的视频总是忍不住眼眶红红的。他们的生命大多都在二十多岁的年纪画上了句号,着实让人心生悲痛之情。在新闻中有这样一个采访画面,是一位消防英雄母亲的画面,流着泪说到在自己儿子两年服役期满的时候劝他复原回家,但是儿子不愿意,说好没有在部队呆够,还没有受奖立功,还想继续报效祖国。而这次的任务后人再也没有回来……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看完这则画面的我心情也是格外复杂和煎熬,脑海中也全是当初当兵的画面,而且那些越是艰苦的生活记忆越是深刻。
我一直都说我当兵的目的是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的,从有想法到报名只有一个电话的时间,这个电话持续时间不足3分钟,决定做的很草率,入伍前的准备也是几经波折最后有惊无险。2014年9月21日早晨之前那些所谓的情怀报复都是假的,2014年9月22日清晨开始的生活是真实到难以忍受,日复一日机械封闭的生活很容易让人不知道生活和努力的意义在哪里,只知道所有的事情一定要拼尽全力做到最好,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动地去承受,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你俨然可以很好地去扮演一个牵线木偶的角色,少有的情绪一次是授衔仪式上身份的重新定义,11月17日,终于佩戴上肩章领花,意味着肩上开始有了“责任”二字,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第二次是“两实”当子弹穿过弹匣让你耳鸣和从自己手中抛出的手榴弹在弹坑中将尘土抛起的时候,才会觉得其实生命离战场很近。也慢慢清晰了这段历程的真正含义。
那时候最期待的就是下连队后的生活,因为听说“会很好”。也终于迎来了再见不知是合适的下连分配。光荣的连队必定担负着艰巨的使命,对专业的要求也是更高的,专业知识、路由名称、各种号码、架对等等,太多太多。满分即为合格,来显在话机上出现的那一刻就要立马反应出是谁来电,拉线卡线为了练速度和准确率也是不知道被跳线割了多少次手,触了多少次电,不论在梯子上当“空中飞人”,还是跪着走线,这些近似苛刻的要求也成了测量人的日常工作标准,这样的工作方式也让测量人一个个变成了“哥”字辈。当兵历来要承受的更多,除了高标准的业务要求之外,卫生内务标准也是格外的严格,在此之前你从来不会知道原来没有一块抹布解决不了的事情,也从来不会知道水房(厕所)的地干净到是可以用来睡觉的,垃圾场的垃圾桶和楼梯都是要拿钢丝球刷的,纸巾是用来检查卫生的,也从来不会知道小板凳是当桌子用,地面是当板凳和床用的,没想过天台(不论一年四季)会成为秘密基地,不论做什么都是要用跑的,一天可以做这么多事情,每天的睡眠只有5个小时,不经历这些怎么会知道战友会是这么的可爱的。如果不当兵也不会知道到每当逢年过节就是拉战备,机房是全年365天都要值班的,任务来了是随时出发的,军事训练、体能训练是常态化的,外出是按小时算的,会客是按分钟算的,一日作息都是卡点的,一碗面是几个人分着吃的……
每天的新闻联播雷打不动、政治教育、各类文件学习和应知应会更是日常便饭,讲不定在路上走着就被拉过去背政治题了,甚至有一度不论是干部调休还是战士外出都和应知应会挂钩,不达标一切都免谈,二十多岁的年级和这个社会显得有些“脱节”,没有灯红酒绿也没有天南地北,有的只是在这个小小的院子的某个房间里架起的那盏台灯前眉头紧锁奋笔疾书的人。曾经抱怨着夏天烈日下的军姿为何要用力到别人掰不开你紧贴裤缝的双手顶不弯挺直的双腿或者是背着几十斤的背囊来回的集合解散,几次下来迷彩服早已经湿的透透的,穿着战靴的脚步也是有点发飘,也抱怨寒风凛凛中的齐步、正步或者敬礼的定型,一定就是十几二十分钟,穿着冬常服穿着高跟鞋的人早已冻的发僵……好像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
当兵久了,情怀也就有了,有了强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白了这身军装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名军人了,而是要在紧急关头逆着人流往前冲的。曾经同年兵聊天的时候总是说退伍后分分钟可以融入社会,根本不需要什么过渡期,这几年的生活仿佛是一场梦,就像没有发生过。如今看来曾经的玩笑话却只是一句玩笑话,有些东西早已经在你的心底扎下了根,永远都不会忘却的。
新闻中不论是先烈还是在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官兵们,我想统称你们为“年轻的……战友们”我相信,每个当兵的在选择穿上这身军装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因为军人的使命就是为了国家国土安全,人民幸福生活而存在的,这也是军人存在的意义!
——致每一个当兵或者当过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