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物计想法灵光

加入历史专题实习工作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2017-08-04  本文已影响237人  道一虚白
观心

2017年7月20日,我在历史专题看到招募审稿编辑的文章,出于对历史的热爱和审稿编辑工作的好奇,报名参加了这次审稿编辑的选拔活动。

2017年7月21日22点30分,我收到历史主编“心海涤尘”的简信:“静修你好,请在明天十二点前完成一篇文章,发送到我邮箱,题目:历史如海,光年一瞬。如果你得到一个历史光年的机会,你会选择回到哪个朝代?在哪个朝代,你又会遇见什么人,发生什么故事,产生了什么共鸣?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收到这封简信后,我内心一阵激动,从来没有干过审稿工作,是不是像上学的时候老师批卷子那样呢?明天中午之前写一篇文章,这时间够仓促的,是主编考验我的写作能力吗?让我回到历史,我该回到哪个朝代呢?

我一夜没睡好,大脑里老在想这些问题,幸好这些天,我一直在研究古代经济中为什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个政策我想了好几年,为了弄懂这个政策,我追溯到先秦历史中的商鞅变法,商鞅为什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个政策为什么会使秦国在战国时期雄起,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好,明天就写这方面的文章去参加本次考核。

2017年7月22日6点,我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坐在电脑旁,开始了这篇《商鞅的绝命书》的写作,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链接。

我查阅史料,论证分析,深度思考,写完后检查了两遍,朗读了一遍,让我老婆再看一下有没有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做完这些事之后,已经是上午9点半了。

上午10点,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将写好的文章发到历史主编的邮箱,然后简信告知“心海涤尘”文章已发送。

下午5点,我收到“心海涤尘”的来信:“静修,下午好,经综合考量,很高兴也很欢迎你成为简书历史专题编委会的一员。试用期自2017年7月22日起至7月28日。特此通知。”

此时此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虽然是试用期,但是终于有机会体验一下审稿工作,同时有机会和历史爱好者们一起交流,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于是我问历史主编,接下来要做什么?心海涤尘说会建立一个实习群,实习人员在群里相互交流和学习。

下午6点,历史实习群建立,主编拉我入群,群公告很有意思,写着:你是什么人,就会遇到什么人。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相遇。从明天开始,每天我会在上午和下午各发一篇简文链接到群里(是从以前的日报里选出来的),请大家每篇都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文章的优点。

群里我遇到两位历史爱好者,昵称为“鱼鲜支”和“位严律”,相互打完招呼,加为好友,然后我就去睡觉了,从早上写文章到加入实习群这段时间,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万事已具备,就差明日开始实习。

晚上10点,我开始浏览主编和两位实习好友简书上写的文章,了解一个人的特质从他写的文章开始,文字最能流露出一个人的性情。看完他们的文章,对他们有了基本的认识。

主编“心海涤尘”的文章,写的行云流水,时间和空间交融,现实和历史交错,各种感情交织,让人沉浸在心海中不可自拔,文章链接如《终于等到你,从心遇见你》

好友“鱼鲜支”的文章,展示了她不仅在历史方面有很深厚的功底,而且在文学修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读过很多文学书籍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文章链接如《一个故事的成色,往往取决于它的开头(一)》

好友“位严律”的文章,写的轻松幽默,文风现代气息很浓,能把历史文章写的这么有趣,肯定读了很多历史书籍,在文化娱乐行业也有所涉足,文章链接如《奔跑吧!郑成功》

遇到这么有实力的好友,心中很兴奋,能和他们一起交流和学习,实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7月22日,实习工作的第一天

早上8点和下午5点主编准时在群里各链接了一篇文章,让我们学习和点评,两篇文章都写的很好,文章表达方式流畅,引用史料合理,我们实习的三个人分别对文章进行了点评,“”鱼鲜支”和“位严律”的点评相对客观,是站在中立立场进行点评,而我却带有个人色彩。

主编说:作为审稿编辑我们要站在中性的立场带着中性欣赏去看这样的文字,如果不认同作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发掘另一个作者(当然也可以是自己),学术需要争鸣,历史本来就是不断生成的。

个人感悟:主编在上午8点和下午5点准时发送两篇好文章,第一是为了检验我们实习人员的在线时间;第二是了解我们对文字的鉴赏能力;第三是看看我们审稿是否中立;我前两条没有问题,第三条略显不足,个人感情色彩过重。

7月23日,实习工作的第二天

早上6点,主编在群里发送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新手写的文章,一篇是签约作者的文章,前者表达方式还算可以,文章内容个人思考方面过于表面,后者无论是表达方式上和文章思想深度上都很好。我们三个实习人员的点评基本一致。

主编说:审稿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比如简书签约作者的前摄影响,比如新人的看待标准,比如文章的原创和抄袭,比如历史的不变与变,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争议,作为审稿编辑会被很多人关注,审稿重在慎重,一定要有一个标准(不一定是官方标准),能够说服大部分的历史关注者和爱好者。

个人感悟:审稿编辑作为收录文章的第一人,首先要给参照简书收录文章的标准,给自己定个收录文章的标准,能说服自己,才有可能说服别人。

7月24日,实习工作的第三天

下午6点30分,主编发送了五篇文章,对历史实习群作业进行调整,要求在7点30分准时提交对以下五篇文章的录或者拒的文字说明,如果是录用,请思考,是普通录用,还是推首?如果是推首,是历史镜像,还是历史万花筒?

看了这五篇文章后,我大脑有些发蒙,时间仓促,没有仔细阅读主编的要求,如果录用,是历史镜像还是历史万花筒?没有注意到这一项要求,虽然我们三个人都在7点30分做出了点评,但是“鱼鲜支”的点评比较准确,而且还分清了是“”历史万花筒”推首页还是“历史镜像”推首页,明显比我和“位严律”的点评到位。

主编说:历史和文学还是要有所区别,尽管文学的可以收录,但是历史的比例一定要高。至于另外四篇的推首以及哪个专题推首,大家要及时关注这两大推首专题。

看到“鱼鲜支”表现这么专业,我心里开始着急了,看来这审稿工作水很深呀,我还是个新手,这样下去要丢人了,我得去学习审稿工作的攻略。于是我开始在简书中寻找审稿编辑写的攻略。

看了审稿编辑“作一滴水”的文章《你好,我是拒稿机器人》后,我的心情更加复杂,原来审稿编辑这么辛苦,要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审稿,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审完投稿,这样的工作强度对我这个新手来说,真是“压力山大”呀!可是既然参加了这次实习工作,那么就不能打退堂鼓,要坚持到底。

个人感悟:1、主编在一个小时内发送五篇文章,就是检验我们的审稿能力和审稿所用时间,还有就是检验对历史专题和相关历史专题的关注度,如果之前没有关注“历史万花筒”和“历史镜像”专题,那么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分清哪些属于该专题的内容;

2、看完审稿编辑的攻略,我觉得审稿首先要分清本专题要收录哪些文章,其次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审稿,在职人员工作任务重,是不适合兼职做审稿编辑的工作,那么多投稿的文章,要仔细看完才能做出判断,不然对不起那些投稿人,也对不起自己的审稿工作。

7月25日,实习工作的第四天

下午6点,主编再次发送了五篇文章到实习群了,这次五篇文章都写的很好,表达流畅,史料充足,我们三位实习人员点评一致,获得一次“大团结”。

主编说:三位点评到位,明天继续。

个人感悟:主编今天给了我们肯定的态度,估计明天的暴风雨就会猛烈了。

7月26日,实习工作的第五天

下午6点,今天主编发送五篇文章内容五花八门,群里要求作业:以上五篇文章假如你审稿时出现,你会如何处理?

半个小时看完文章后,头有点痛,这些文章没有一篇能通过的,要么抄袭,要么打广告,要么排版不整齐,要么含有色情内容,要么图片带水印,本来看文章和写作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看了这些文章后,心中很烦躁。我们三位实习人员的点评都一致,全部拒稿。

主编说:今天诸位对五篇文章的点评都很到位。综合这几天的作业完成情况,鱼鲜支成为历史专题的正式编辑,开始分担专题部分审稿工作,另外两位继续学习,之后学习安排如前。特此通知。

晚上我在简书上看文章,看到教育专题主编之一“夕茜”写的一篇文章《把兴趣当职业好吗?》,看完之后感慨颇深,我也写了一篇文章《当兴趣变成爱好后》,我是对历史和文学很感兴趣,有时间也写些文章表达下自己的感悟,当初就是怀着对历史的热爱前来应试的,如今的感觉很复杂,审稿工作和爱好兴趣完全是两回事,兴趣和爱好是随心所欲的,审稿工作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按照收录标准进行审稿,不得掺杂个人情感,要站在中立的立场去欣赏文字,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难度很大。

个人感悟:鱼鲜支的能力有目共睹,是一个合格的历史编辑,今天主编发送五篇不好的文章,就是要考验下我们拒稿的能力;看完“夕茜”的文章,兴趣爱好跟审稿工作完全是两回事,兴趣爱好是随心所欲的,时间、空间、个人情感都不受限制,可是审稿工作却要求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审稿标准、中立的感情色彩完成审稿。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是本质不同。

7月27日-8月3日,实习工作学习和交流期间

主编还是一如既往的按时发送五篇文章,让我和“位严律”点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如何发送一封合情合理不产生争议的拒稿信,比如那些非原创的文章要去搜索平台进行甄别,比如要从作者的视角转化成编辑的视角,比如那些触犯政治底线和法律的文章要尤为注意,来简书是为了另一种生活,不要因小失大,作者可以任性,编辑不可以。

主编说:简书专题对编辑的实习要求各不相同,有的长,有点短,但是历史专题和其他专题完全不一样,比如读书和散文,我相信你们上手没有问题,但是历史专题要慎重。鱼鲜支提前审稿的原因,一则专题确实需要人手(按我的想法,是越慢越好的),二则她历史专业出身(专业对口),三则她的审稿视角在你们三个人中是最中正的。

个人感悟: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法则,并非像我之前想的那么简单,兴趣爱好是一回事,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是另外一回事,作为一名编辑真的很不容易,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审稿工作,同时也要具备这方面的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文尾

8月3日,主编来信:静修好,非常感谢你。你的认真负责,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你的那篇有文气的商鞅之作。应聘之初和你的交流以及这些天你的点评文字,都加深了我如上印象。不过,就像我一直说的,编辑是为人作嫁的工作,常常会损失大量写稿时间乃至模糊掉自己的好恶,前几天看你的简书,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惑,的确让人很无奈。有的专题会在实习一段时间后选择编辑进入审稿,在审稿一段时间后又会劝退部分。其实,从一开始就彼此看清自己的定位很重要。静修,其实早在这次实习之前,我就和你有所接触,明白你很希望自己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也很希望自己的文字能不断进步。只是这个初心可能与编辑尤其是历史编辑还有距离,希望你能理解,同时也希望迄今为止的这段编辑实习经历能对你的写作有帮助,欢迎今后在简书写作中继续交流。

我回信:谢谢。真是一种很深刻的体验。说到我心坎里了。

主编回信:谢谢静修,工作之后的写作与修行至为难得。尽管在历史专题无法成为同事,但真心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在写作路上越走越好。

我回信:嗯,我会一如既往,关注历史专题,更加潜心修炼。祝历史专题越办越好。

以上便是我实习工作的心得体会,愿以上的内容能给作者和编辑们带来帮助和感悟,感谢阅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