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第六篇第四章——君子周急不济富

2023-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旭日老师

【原文】

6·4子华(1)使于齐,冉子(2)为其母请粟(3)。子曰:“与之釜(4)。”请益。曰:“与之庾(5)。”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6)急不济富。”

【注释】

  (1)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

  (2)冉子:冉有,在《论语》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可见其地位之高。

  (3)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4)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5)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6)周:周济、救济。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感悟】

从这一章可以看出来,孔子其实是深通人情世故的。一般人认为孔子只是会读书。要知道孔子从基层一步步上来,既过过苦日子,也做过高官,更周游过列国,接触过不同阶层的人,加上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总结,所以对人性的把握非常深刻,对人情世故的把握也非常深刻。所以本章中关于人情的往来轻重就有理有据,不会轻易被学生蒙蔽。所以说出了“君子周急不济富”的名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孝道的重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