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展回顾 | 没看这五个作品?那巴塞尔艺术展白来了

2019-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元培学堂

巴塞尔艺术导览活动顺利结束,趁余热未散,我们乘着艺术盛宴的末班车,与大家分享本次活动元培带着大家都看了哪些艺术作品与艺术家。

一件作品的价值,并不能全部以价格来衡量,但确实是具有参考标准。而真正内在的价值是要透过作品去看到它背后的故事,以及它的创作动机。

每一个作品都具备无限的生命里与能量,而作品本身是一个场,将原始的气与力聚集在这个场中,透过画面传达给观众。

当你能够被这种能量吸引,驻足观赏,你就能够置身其中,也就是你的气与艺术作品的场,会相互注入能量。

画作是平面的,装置是立体的,而观众是一个桥梁,连接二维与三维空间,最终开启精神的多维度世界。读懂一个作品,就是从表象读懂艺术家的内在,思想,以及他对艺术狂喜的自我燃烧,而作品,就是他生命的灰烬。

元培从几百位参展艺术家中,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透过对生死、命运、人性、世俗等永远恒久弥新的话题,传达出生而为人人,是如何看待和连接这个世界的。


巴塞尔现场回顾 

▲柳幸典The word flag ant form

柳幸典

日本观念艺术家柳幸典用蚁巢塑造了一面面国旗和货币——The word flag ant form,蚂蚁在各国国旗下和货币中筑巢生存。

众所周知蚂蚁是社会分工明确的生物群体和人类社会有诸多相似之处,生存在艺术家打造的象征国家权势和货币形态之下,蚂蚁们当然无法自知自我的命运,犹如电影《楚门的世界》,作品背后的隐喻不言自明。



▲Leandro Erlich

Leandro Erlich 莱安德罗·埃利希

这位视觉装置艺术家1973 年出生于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16 岁就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擅长用以假乱真的艺术手法去完成作品,利用视觉效果造成幻象,将虚拟和荒诞融入现实中,让观众惊叹于他的奇思妙想。

Leandro Erlich说:“我不会将我的装置描述为'超现实主义',只是想通过作品让人们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现实。孩童时代,我们通过感官认知现实,但从某一时期开始,我们会停止询问和探究,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足够多。

那时,我们的感知开始退化,为保持常识,我们不再质疑和分解一切。人们开始预设,并让结果等同于预设。在我的世界中,所有东西都出乎意料,人们将处于失序之中。我的工作,就是打开隐藏在日常生活中新世界的一扇窗户。”

▲盐田千春

盐田千春

《我们要去哪裡?》是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创作的限时性装置艺术,当中来自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船隻犹如在空间中航行而过。

船隻用黑铁和白色塑胶棉线造成,看似铅笔画的模样,从天花板悬吊下来,像是从海底逆流而上,终于变成了天空中的一朵朵云。

如盐田千春解释道:“从不同角度观赏这些船隻,它们有时有形,有时无形;有时空,有时满;有时光亮,有时晦暗。所有船隻都顺着同一方向,前往未知的目的地。象徵纯洁与平静的白色,在作品中也昭示着空白与虚空。

对我而言,作品喻意为必须坚信命运以接受不确定性,如同我们坐上承载梦想与希望的船隻,渡过时间之海去寻找一个目的地。”

▲Duane Hanson

Duane Hanson杜安·汉森

192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亚历山德里亚市出生。1946年,在该州首府圣保罗市麦卡利斯特学院获美术学士学位。40岁时他已不满于过去的装饰情调作品,而转向抨击社会不公正的具象雕刻,用综合树脂模塑真人大小的塑像。

60年代未、70年代初,在纽约以及欧洲--特别是在联邦德国--频频展出新作,获得很大成功,由此成为超级写实主义运动中雕刻界的代表人物。 杜安·汉森早在1967年就已制作等身大的塑像。

这种塑像都是直接从人体上翻模,然后把翻制下来的人体各部分装配起来而成的。当人体装配好以后,为求逼真性,还要给模型涂上与真人的肌肤相同的颜色,给它穿上真的衣服,配备真实的道具或附加些必需之物,使观众在距雕像2至3米之处误以为是真人。 作品多是服务行业、小商业或小餐馆内常见的人物,因而他作品具有更多的人情味。

▲Egon Schiele

Egon Schiele埃贡·席勒

1890年生于奥地利图尔恩,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如果说,克里姆特的艺术是从象征主义走向表现主义,那么席勒则已走进纯粹的表现主义天地。他的作品特色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

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令人震撼,体现出一战前人们在意识末日降至时对自身的不惑与痛苦的挣扎情感。

席勒生前遭受了太多的非议和批评,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和反叛的艺术不被当时的世俗所接受,人们用臭名昭著来形容这位色情画者,但其死后,却被艺术界捧为直逼人心灵的伟大艺术家。

另外,我们也选取了一些学员的看展心得,每个人都置身当下,去体验艺术带来对人生的反思和观照。

我们常说,美没有边界,当你能打破这个束缚,跟随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你便能在超越功利的状态下开启自我的感官,如此美的定义,便浩瀚无穷了


跟着元培学堂看了很多名画和知名的当代艺术作品,子博老师旁征博引,不仅从艺术家的历史背景,还从绘画创作的角度讲解了一幅幅画作,也终于分清了观念艺术、大地艺术、抽象艺术、波普艺术,美的盛宴~~~

——元培学员 婧

巴塞尔最喜欢的作品分享

贾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

他思考的是:精神极致在哪里?

接近禅,超脱,极致宁静

听子博老师的建议,在艺博会结束清场前,再到作品面前,人少背景虽杂但安静了,深呼吸凝视着,很感动。

——元培学员 方方


艺术从来绕不开生死,观照人生的话题,看似毫无相关,实则暗示人的命运无常,听起来像悲观主义的呜咽,但却是却对命数的欣然接受与坦然相待,承载欲望的身体不过只是一个随时会消逝的容器,人从虚无中来,又将到虚无中去,而虚无又是创造万物的源泉。只有当你正视对未知的恐惧和命运的无常 ,才能够真正把自己从那些欲望、渴求、 和对未来的担忧中释放出来,去寻找人生的意义。而如此的艺术,恰好是能对抽象的心理做出最形象表达的方式。

——元培学员 YAO

罗斯科的画,火红的能量扑面而来,把我原始的本能唤醒,有一股驻足其中的渴望。把火埋在雪地里,黑暗与光明共舞,长眠和永生同在。深入、深入,悲壮而空旷的孤独,直抵生命的本质。了解过罗斯科的生平,共鸣。我给它取了一个和我内在相呼应的名字,叫《能》。

 

安东尼的雕塑,直立坚定,刚毅硬骨头,专注聚神。一层一层向上攀登的阶梯,登到哪里,视界在哪里。质感的石头,剔除了杂乱的能量,每一层石块的衔接,并不规整,却高楼不危,如同纯粹精神在尘世间的修行,奋力向上即是。据说作者用这些雕塑表达禅修所体验到的状态,由于我个人也有禅修经验,有同感。我也给它取了一个和我内在相呼应的名字,叫《立》。

 

这两幅作品和合而成的名字,是我近期内在状态的表达:《能立》。

——元培学员 金晶

巴塞尔让我呆得最久的是这段视频。不仅仅是视频中的对话,姿态很丰富,有点似皮娜的背部抽筋,看得我一身麻。她一直在和自己的影子缠绵、甚至是纠缠。她的每一个动态都牵着我的心,眼泪就浸在框里,不敢出来,怕惊了别人……我喜欢这样的连接。

——元培学员 晓慧

后续我们将奉上巴塞尔艺术展

另外五件TOP5的作品

以及学员的观后分享,

请持续关注哦~

近期导览推荐

元培带展(北京)| 到底是不是真的农家乐审美?一探究竟!


元培带展(上海)| 一曲游园惊梦 艺说千年古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