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派笔记》三十五:李腰村,为啥叫李腰?
“张书记,你下派的那个行政村为啥叫李腰村呢?还是人体腰部的那个“腰”字。这里面肯定有故事吧。”
“我也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趣,我也想了解村名的来历呢!”一名友人在与我聊天中如是说。
李腰村,为啥叫李腰?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驻村工作队来到了李腰村11个自然庄之一的李腰庄。希望能从村民的口中得到答案。
在李腰庄,我们前前后后走访了很多年岁稍长的大娘、大爷或者老婆婆们,他们都没有给出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就在我们即将失望而归的时候,正在打理院子的李后明听到了我的询问,主动热情的过来打招呼。
66岁的李后明是土生土长的李腰庄人,他年轻时在山西当兵,退伍后被分配到铁路系统工作。如今退休在家的他,经常回到李腰庄,看望近90岁高龄的老父亲。
“现在的李腰村隶属于谯城区淝河镇,淝河镇的东南方是龙扬镇。解放前(很早以前,年份不详),龙扬镇有个村庄叫大榆树庄,因庄子里家家户户人丁兴旺,庄里的老宅子慢慢容纳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口,便被分成了几个村庄:李老庄、李庄,这两个庄子的中间还有一个村庄,因为被李老庄和李庄夹在中间,位置恰如在人体的“腰部”,所以,这个村庄就被叫做“李腰庄”。
李后明说完,从嘴角捏起烟蒂,对着自家院子的水泥台阶上捺了捺,扔到旁边的垃圾桶里。
看到他似乎还有话要说,我又问他:“那后来呢?”
李后明双手环抱着手臂,眼睛望向村子的东南方,继续接着说到:“当时从龙扬镇大榆树庄迁徙过来的人群,慢慢在这三个新的村庄安顿下来,繁衍生息。如今,这三个村庄中,李老庄的名字被改成了“李老家”,与“李腰庄”都属于李腰行政村;李庄被划到了李腰村西边的店集行政村。虽然行政区划改变了,但是村庄的位置都没有变。”
听了李后明的叙述,我想起李幼斌、萨日娜等主演的电视剧《闯关东》。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传统的农民喜欢固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一年四季、春耕秋收。要到新的地方去努力与开拓,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话说回来,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舍弃自己的家园,迁徙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反倒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
巧的是,在遇到李后明之前,我们从李腰庄86岁的李后恩老人口中听到了同样的描述:他说,抗日战争期间,国军(国民党部队)从李腰村抓壮丁,导致李腰庄及周边村子所在的区域人丁逐渐稀少。这个庄的人大多数人是从东南方向的一个村子里迁徙过来的。这一点印证了李后明的说法(李腰庄的村民在很早以前,来自龙扬镇大榆树庄)。
这样一个“迁徙”的村庄恰恰印证了那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哪里的庄稼地不养人呢?迁徙,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如今的李腰庄,是2021年通过验收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项目资金的扶持,李腰庄在老村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村党总支在淝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的指导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水改厕、新时代文明实践及美丽庭院创评等工作,全面推进项目的有序实施。村党总支不仅对李腰庄的基础设施进行了老旧翻新,而且赋予了怀旧与传承的文化内涵。靠近路面的农家,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手绘了孝老爱亲、农耕文化等为主题的壁画;村部小广场南方新建了“农耕馆”、水冲式公用卫生间及休闲长廊。
清晨、午后以及黄昏,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小广场内,锻炼身体、晒晒太阳或者拉拉家常。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映照出乡村振兴中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