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简友广场想法

卑鄙,最终会成为卑鄙者的墓志铭(原创)

2020-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民民爱写作

北岛那句著名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

想起这句诗,是因为最近听熊逸讲唐诗,讲到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是不赞成项羽的战败自杀的,况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项羽并未完全战败,他在江东还有后备军和根据地。与杜牧相反,李清照是欣赏项羽的,她的那首名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明明白白表达了她的态度。

手段和目的那个重要?是不是可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是不是只要目的正确,手段如何卑鄙都不会被计较?古人好像是更在意手段的,君子有所不为,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盗亦有道。不管什么行业,都是有底线的,如果没了底线,虽然可能拿他没办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但会被所有人唾弃。

整个社会走向是让人尽可能成为高尚者,虽然这并不现实。卑鄙者可能会从高尚者那里得到些好处,但也只能没事儿偷着乐,并不能明目张胆地拿到台面上来炫耀。成王败寇,每个成功的“王”都会竭力掩饰不堪的过去,甚至不惜杀掉崔杼这样秉笔直书的史官。

人是有是非观、正义感和羞耻心的,实在无法找到一种理论,为自己的卑鄙辩护,那样只能越描越黑。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学着为卑鄙寻找理由,“目的”就是一个,只要目的“正确”,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为了证明手段的正当,就要拼命证明目的的正确。而目的恰恰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东西,在你看来不具正当性的目的,在我看来正当性满满。向上攀登,实现个人抱负,有什么不对吗?为了这样的目的踹下几个身边的攀登者,貌似都是可以理解的。哪个落网的重犯,不会说上两句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刚会走的孩儿,这就能为他的行为开脱吗?

目的和手段是无法分开的,有的时候,手段就是目的,目的就是手段。如果手段是卑鄙的,目的就不会高尚到哪里去。

人们试图为卑鄙辩护,主要是看到有人利用卑鄙的手段成功了。于是英雄不问出处,连受害者都想要为“英雄”洗白。因为人人都渴盼着成为“英雄”,成为赢家。“英雄”使得,我为什么使不得?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

可是,我们想过没有,卑鄙者为什么可以拿到通行证?那是因为有大量的高尚者存在,他们是占了高尚者的便宜。只有踩着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者才能拿到通行证。

如果所有人的行为模式都向卑鄙者靠拢,那会出现什么情况?那就是个不断秀下线的过程,看谁更卑鄙,越卑鄙的人越容易成功。劣币不断驱逐良币,最后剩下的全是劣币。

一帮劣币,还能玩下去吗?这样的“下流”社会,一定会有一个不堪承受的阈值,到了这个阈值,整个社会就会崩溃,所有劣币一起消亡。

一粒老鼠屎之所以坏了一锅汤,是因为汤锅里原本没有老鼠屎,如果汤锅里全是老鼠屎,那就是一锅老鼠屎汤,就不存在“坏”这一过程了。

人类社会为什么没有最终成为卑鄙者的天下?一方面是如上所述,全部由卑鄙者构成的社会,无法长久生存下去。另一方面,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仁人志士意识到了这一点,一方面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甚至生命来向世人昭示高尚者的光辉,如不肯过江东的项羽,穿越千年依旧激荡着我们的灵魂。另一方面,更有思想的先驱论证了高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由人们自发地选择高尚者的生活方式。

当然,一般也不会出现所有人全变成卑鄙者的情况,高尚者可以用脚投票,不与卑鄙者缠斗,而是选择由高尚者组成的团体,然后将卑鄙者屏蔽。是啊,干吗要和粪坑里的蛆缠斗一生呢?如果拯救不了,就让蛆们在粪坑里自嗨去吧。

如果不幸生在卑鄙者之间,就没办法选择更高尚的生活了吗?当然不是,地球虽然小,世界还是很大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从理论上来讲应该不会出现处处不留爷的情况。前提是你得有能力跳出卑鄙者的包围圈,哪怕不得不忍受胯下之辱。

当这个世界上高尚者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有能力快速识别并标记卑鄙者,有机制制约卑鄙者,相信卑鄙者可以闪转腾挪的空间会越来越少,卑鄙的性价比会越来越低。

卑鄙,最终会成为卑鄙者的墓志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