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父母,培训好了么?娃可不想背你的锅!
想做父母,培训好了么?娃可不想背你的锅!
现在大城市当父母的几乎没有不焦虑的,尤其如何最大可能的攫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上,简直想破了头。刚出生开始筛选幼儿园,饮食、环境要健康,师资必须跟得上。然后开始马不停蹄的看学区房,换房。生儿育女绝对是检验夫妻感情的试金石,没孩子的时候两人都文艺青年,你好我好,有了孩子,鸡飞狗跳,生活中到处是导火索,充斥着各种类型的“战争”。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基本上都很快乐,老师照看所有小朋友一起玩儿,讲故事、做手工等。每个班还有1-2位保育员,照顾孩子吃喝拉撒。小朋友都很怀念那段天真烂漫的时光。比如我闺女幼儿园时期,完全的放养,下了课也要让她在幼儿园各种疯玩,学了什么基本不问,老师也不会逼着孩子学会,也没有考卷去检验是否学会了,因为老们没有这部分KPI,老师孩子都很幸福。
到了小学,情况变了,每班还是这么多孩子,但只有一个班主任来看管,老师精力有限,希望每个人能高度自我管理,比如认真听讲交出高质量的答卷,上课带齐物品。
白天学的内容晚上势必要用作业的方式体现出来,所以放学应该先写作业,而不是先玩儿,不开心;
幼儿园从不考试,小学每个星期都会有语文数学英语的考试,教委不让给孩子排名,但老师会说,100分的有几个,90分以上的有几个,最低分是多少,家长看到孩子排在后面,一通批评,不开心;
小伙伴们下课时间很紧张,喝个水上个洗手间就要回来了,没空玩儿,不开心;
孩子把上小学的各种不开心说给家长听,家长告之小学和幼儿园就是本质的不同,感觉自己无人理解,更加不开心。
以前觉得孩子要适应挫折,要能面对环境的转变,此话不假,但是如果家长不能给到一些指导方向,孩子的“幼小衔接软着陆”没做好,轻则孩子学习费劲,家长累,重则影响成年后的幸福。
我们如果只看重外界的教育资源,而没有向内看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反复栽坑是在什么地方?那我们就没有做好和孩子的“链接”,孩子越小家长越应该重视高质量的陪伴,给到孩子足够多的能量,让孩子保持热情和好奇的状态。我一位朋友完全不知道怎么和自己调皮的女儿相处,他认为调皮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去消耗她的能量,不然就是各种体罚甚至挨揍。现在孩子上初一了,真的是很老实了,但是成绩一般,而且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特别宅,就连兴趣班汇报表演都会找各种借口逃避。
我娃以前都是老辈看管,非常娇惯,使唤不得,说不得,孩子非常懒,出现问题,总是不承认自家的问题,都是别人不好。我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不知该怎么解决。
正好遇上一个孩子素质培养的机构,邀请孩子参加“道解博物馆”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孩子挑战一下自我。据说有108项素质培训,挑战自我是其中的半天体验。活动中,老师会讲解展览物品的背景知识,然后需要小朋友讲给陌生人听,为了鼓励小朋友迈出第一步,老师说孩子们可以先给随队其他小朋友的父母,然后再给陌生人讲,孩子们表现还是挺不一样的,几乎每个人都突破了自我。家长也特别激动的看到孩子原来这么有潜力!孩子们表现有好有坏,活动结束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复盘反思,而不是批斗大会,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做到突破的地方,以及以后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后来我和孩子到训练营参加活动,孩子就是参与各种游戏,有老师在旁边观察和记录,家长在另一个房间听课。听完课,我意识到在“幼小衔接软着陆”上存在很多处理不当的地方,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写出喜欢和不喜欢的事儿,闺女不喜欢的事儿如下:
爸爸妈妈批评的太多,尤其是妈妈💔
不喜欢上学,上学无聊,尤其不喜欢数学课,因为数学课的成绩最低
不喜欢弹钢琴,因为钢琴无聊
原来我为孩子们做了这么多事儿,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和财力,孩子得到的却是各种厌烦。
用快乐营安老师的图形来解释一下:
人生三态的由能量、物质和信息构成
生命用什么方式存在?
用三种状态—物质、能量、信息。
不仅是生命,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以这三种状态存在。
“物质”不过是生命体的一种外在显现,在这个“物质”背后还有能量不断地影响着生命的状态。比如我们做事情的态度是否积极。
我们经常会说某人气场太足了,看到就会不由得心生敬畏。这就说明他能量很足,他的能量不仅能影响到自己的生命状态,对他人的生命状态也产生了影响。这样的人非常自信,体现在小朋友身上就是拥有足够的安全感。
信息是最抽象、最无形的一种。而对于信息的传递与吸收,我们是可以有意识地去挑选的,去吸收正面信息,避免负面信息,有时候甚至要把负面信息转化为正面信息。
这是家长要去建立的一个思维意识,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因为家长的生命三态,对孩子生命状态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重要的环境场,也是培育一个孩子生命状态的原生“土壤”。如果孩子的生命状态出现问题。比如孩子不够自信、不勇敢、情绪不稳时,家长就要先看看自己的生命状态和家庭环境场,然后通过改变自己生命三态和家庭环境,从而影响与改变孩子的生命状态。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的生命能够积极、阳光、灿烂、绽放,那我们自己就要先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吸收正面信息,传递正向能量,打造正能量家庭环境,为孩子生命的蓬勃生长提供“土壤”与“营养”。家长首先做到“正言”“正行”“正思维”,让三角形运转起来。比如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孩子获得积极的能量➡️在做事情或者与人互动上更有信心➡️父母、学校和朋友给到的反馈更积极正向,然后又获得能量,周而复始。
家长应该调整好家庭的状况,和爱人和睦相处;放手让孩子去做事情,做的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多给予正向评价,增加孩子的能量,而不是试图通过批评的方式来让其改进,这样会减少孩子的能量。
我只觉自己接触科学的素质培养太晚了,成为合格的父母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想想孩子们非常的不容易,进入义务制教育他们除了本职的学业,还要学会处理和老师、朋友的关系,到了9-10岁,孩子们就陆续进入青春期,还要处理和异性的关系,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孩子们背后的家庭将会深深影响他们的处理方式,而这些为人处事的方法学校几乎不会教给孩子,如果家庭教育也没有补上这一课的话,孩子们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导致后续一序列的问题,比如早恋,交损友等。
所以啊,很多家长是非常懒惰的,发现成绩不好了就外面到处报班,没有从自身出发找问题,就好比买了学区房就认为孩子的教育就高枕无忧了,坐等孩子成才。那在培养孩子方面,本质还和几十年前的应试教育一样,没有任何的改变!当父母真的应该先培训再持证上岗,不然孩子们就是背锅的,“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希望家长们放下焦虑,做孩子的成长导师,帮他们度过难关,到达幸福的彼岸,陪伴孩子一起做更好的自己!
参考资料:
《亲子智慧》曹辉
《六力少年是怎样炼成的》曹辉沈易(书中有很多有趣的实例)
快乐营 白老师讲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