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007不写就出局想法

这样的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12人  秉娴
这样的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因为喜欢汤唯,我翻看了2014年上映的一部电影《黄金时代》。

这部电影可不短,接近三个小时了,更像是纪录片,叙述的是民国时代传奇女作家萧红31年的短暂人生。

影片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开始和结束前,都提到了萧红童年时候的大花园。

片中萧红所有的独白,都是汤唯的声音。一字一句的,不急不缓,清楚分明。

我家后花园里5月就开花的,6月里就结果子,黄瓜,茄子,玉蜀黍,大芸豆,西瓜,西红柿,还有爬着蔓子的倭瓜。

但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影片结束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黄瓜愿意结一个果,就结一个果,若都不愿意,就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偏偏,这后花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的,秋雨之后这花园就开始凋零了。

黄的黄,败的败,好像很快似的一切花朵都灭了,好像有人把它们摧残了似的。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是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了自然的结果。

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拖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这段独白,也是萧红这一生的隐喻。虽然童年的基调是凄凉的,但是生活却无法压抑一个才华满溢、桀骜不驯的生命。她的文字无时无处不流露出对自由生命的渴望。

她过得鲜活而棱角分明,不接受别人的安排与逼迫,19岁为了摆脱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在四处流浪和漂泊的过程中,遭遇了寒冷、饥饿、和病痛。

那段时间,她关于饥饿的描述是八个字——只有饥饿,没有青春。

这样的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然而,萧红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着温暖和爱,那是她童年的一个烙印。没有父爱和母爱的童年,萧红却从祖父那里体验到,人与人之间,除了冰冷和憎恶,还可以有美好的温情。

萧红与萧军的相遇,是一个偶然的际遇,具有传奇性。她们彼此心心相惜,忘我而投入。爱情是在最苦最难的时候发生的,如何面对艰难的生活成为了她们共同的话题,只可惜,这一切完美而短暂。

但是,就算后来两人的生活选择不同,又因为凡情琐碎之事的纠缠,以及性格和价值观的分歧,最终还是选择了分开。但是,他们对彼此,是深爱的。

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

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思想上是同志,又是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

这样的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与萧红在爱情、人生选择上同步进行的另一条主线,是她的文学创作。

萧红遇到鲁迅,是她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个起飞点。鲁迅对萧红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评价,并给予了她很多辅导和提携。他非常欣赏萧红的性格与才华,多次向国内外同行推荐她的作品,称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正如作家孙犁说的,萧红“吸取的一直是鲁迅的乳汁”。与鲁迅一样,萧红在创作中不仅书写自己熟悉且情感深厚的人、事、风俗和风景,同时注重思想深度,追求深度写作。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乡土作家,笔下都有很多童年的回忆,写了很多故乡的人物和文化风俗。

萧红说:“我所写的并没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样的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萧红的童年虽然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亲情,但另一方面,她也没有受到太多传统观念的洗礼和教化。她就像自己笔下大花园的花花草草,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她的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所以,她的文字也具有独特的想法和风格。很多人读了感到不太习惯,但却又很喜欢。那是因为她的天然、原生态,又常常能够别出心裁......

影片中,也透露了萧红对作品的观点,她不认为写小说就要有约定的写法,或者叫套路,她认定:正因为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才会有各式各样的小说。所以在创作中,她始终忠于自己的感觉,书写自己眼睛看到的,心灵体验到的,写出了灵动而别致的艺术风格。

这样的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萧红对爱情,是全身心的投入。追随、放任,失落、分离,就像自由自在的花开花落。春夏秋冬,顺其自然。

萧红的文字,简单清新,毫无矫饰。读来让人感到亲切又舒服,不知不觉的融入她所营造的世界。

只可惜,一身才华,却一生飘零。1942年1月,她带着无尽的惆怅离开了这人世间。

萧红临终前,对一直守在自己身边的作家骆宾基说了一句话:“也许,每个人都是隐姓埋名的人,他们的真面目都不知道。我在想,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绯闻,将会永远流传。”

这样的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萧红的黄金时代

关于“黄金时代”,影片中鲁迅先生去世后,萧红在日本独居时,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

军,窗上洒着白月的时候,我愿意关着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

此刻,于是我摸着桌布,回身摸着藤椅的边沿,而后把手举到面前,模模糊糊的,但确认定这是自己的手,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而舒适,平静和安闲,没有经济上的一点儿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

是在笼子里过的。

贫穷的年代,黄金太珍贵。

而颠簸流离的岁月中,自由舒适,平静安闲的短暂经历,也实在太珍贵。

这真是黄金的时代。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