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爱上一座城(子禾)
——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66650/fd7b8cced6df9869.jpg)
当黎明微照大地之时,苏城睁开了她迷蒙的双眼,将自己的温柔、雅致,轻轻抚在这座城忙碌的人流中。
谈到了姑苏,无论是谁都会想到张继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也曾去过寒山寺度过元旦,可惜的是当时年龄太小,对苏城的文化底蕴没什么感想,除了人山人海之外,只记得打破旧年的阵阵敲钟声和一只老鼠样子的小糖人。
每年四五月份,东山西山的枇杷熟成了,大框大框从山上往外运。比起西山的青种枇杷,我更钟爱东山那滚圆又剔透的白玉枇杷,甜中带着清爽,怎么吃也不会腻。而我家门前也有一棵枇杷树,那是我妈十几岁时吃枇杷,在花坛里吐了一个核,十几年风吹雨打便长成大树的。虽然个头小,也说不上好吃,但一想到算自家种的树,也吃得津津有味,那也真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前面这些大多都是苏州给外地人留下的印象。但苏城真正承载的,是它那几千年的文明,是那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即使不逛名闻遐迩的苏州园林,只徜徉在被青苔、花窗点缀的小巷,那“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意蕴也会让人迟迟不忍挪开脚步。而平江路用它自己的方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不同于观前街的人声鼎沸,平江路是那样静静地,像是手中拿扇子的美人,轻轻遮着她的脸。那古色古香,粉墙黛瓦的小路和房屋,向人们展示着它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即使什么也不干,只是漫步在河边,微微偏头看几处风景,也许偶会看到几只麻雀在争抢食物,沉醉于这如诗亦如画的韵味中。
而夜晚的平江路是最为动人的。乘着船,拥着微微拂来的晚风,看岸边几家人门前挂着的灯笼,那红光也在水中晕染开来了,视线也如此被勾走了。行船的速度不必多快,只见船边荡起的阵阵涟漪,搭配着耳畔渐行渐远的评弹小调,灵魂与美景共舞,我好像觉得自己也是他们的一员了。
说到苏州,那虎丘塔,那几处园林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承载着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园林的雕栏、花窗,那恰到好处的对称美,正是苏州人细腻、素雅之体现。偶然看到几个老人坐在石座上,要么闭目养神,要么与老伴交谈,亦或是拿着画笔,对着风景写写画画。那也的确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人人都夸苏州“松鹤楼”“朱鸿兴”面馆好吃,但我总觉得它们都比不上我家旁边一家“陆长兴”面馆。也许是从小吃到大的情感,又或是老板娘热情待客的身影,这家面馆永远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在空闲的早上,走着过去点一碗大排面,那热气腾腾一直封存于我的记忆中。再空时,可以去别家寻苏式绿豆汤,很多外地人都说它喝起来像牙膏水,也许因为我本是苏州人,所以对它有一种特殊的偏爱,那沁甜、清爽是任何饮品都无法代替的。
我爱上了一座城,它的名字是苏州,是那依然保留着姑苏的韵味的城市,是那有着潮流与创新的城市。
来到了苏城,就是要放慢脚步,轻轻感受每一片土地,以配合着她的温润、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