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想多,不是想多——《年轻人,你就是想太多》摘记有感

2020-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春少邪

01 维系关系的核心

【爱,就是让对方活出自我。被爱,就是对方让你活出自我。】

我一直在想,关于人与人关系的问题,是的,不仅仅局限于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其他的关系都是如此。

三观不会相合,不同的个体之间肯定都是棱角,这都需要去磨合;共同兴趣爱好,其实也会变,曾经特别热爱的东西最后却放弃,可能会比常人更加厌恶或无视。

所以,什么是维系人与人关系最根本的核心?我终于在这本书找到其中一个合适的说法:让对方活出自我,对方让你活出自我。

保留彼此的人格和自由,不操纵不掌控,不剪断对方的翅膀,不拽着对方的裤脚往后拖。我们可能不是在同一个维度前进,但是我们一直都在向前,我尊重并支持你的道路,你亦如此。

02 接受丢脸,接受不正常

【我决定把害羞用力吞下肚,今天也继续做“丢人现眼的事”。工作就要一路蹦蹦跳跳下去。鼓起勇气,做那些觉得“丢脸”的事吧!】

非常有趣的是,大约七八岁以前,我天不怕地不怕,最喜欢上台表演,碰到什么人都可以念唐诗讲故事,唱歌跳舞说英语。

后来十几二十来岁反而胆怯害羞了,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多愁善感,怕犯错,怕旁人的嘲笑。

等意识到这样的自己很傻,我又进入一个新的状态,重新开始,或者说尝试回归最原本的心态。

这并不容易,当越来越成熟时,我们的自尊包袱也愈重。然而这会儿真的能“放下”,和无知无畏时又大不相同,也便更有成就感。

【人往往同时具备了“正常”和“异常”这两个部分,两者同存,才有人的味道。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有时异常就等于幽默。】

我们每天努力绷着不犯错,保持正常人的模样,或者突然出了个丑,自己觉得很尴尬,其实在陌生人眼里没有区别,看了也就忘了。放大丢脸那瞬间的情绪、印象深刻的只有我们自己。

有时候不必把自己看的太重要,接受自己的犯错,接受自己丢脸的瞬间,在舞台上唱歌跑调了,演讲忘词了,在某些场合讲错话了,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甚至,一直都这么正经干巴巴的活着,竭力保持着一个虚假的完美模样,真的有意思吗?干一点糗事,无伤大雅,反而会让别人感到更亲近。毕竟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不可能完美。

03 试着微笑打招呼

【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愉快的向别人打招呼。健康是认真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打招呼可以成为测量自己身心状态的晴雨表。打招呼也可以成为人际关系中的有力武器。】

打招呼确实是个很有效的识别码。一个人要是能很精神地与人打招呼,就会让人觉得他的状态不错,和打招呼的人也能保持一个礼貌不失距离的沟通;要是招呼的时候含含糊糊支支吾吾,要么是怀疑他身体不适,或者认为对方性格内向、社交能力不高,还有可能觉得给对方和自己的关系打上一个问号。

在工作上我是还是会常常打招呼,在生活中,打招呼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了。曾经,还会常常和邻居爷爷奶奶们打招呼。总觉得老人和孩子是很真诚的人们,与他们打招呼以后,会得到积极的反馈,心情也自然而然很好。然,人有百年之后,爷爷奶奶们一个一个地离去,最后发现竟然无人可以招呼。

其实,并不是只有和那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们才能打招呼。不太熟的同事,保安师傅,清洁阿姨,快递小哥,常去的餐厅老板或服务员,我们都可以试着微笑去说声你好或者谢谢。说了不会少块肉,但可能会结一段善缘,也会给自己和对方带来好心情。

04 心灵的护身符

【“只要去那里,就可以活出自我”的地方,就可以成为心灵的护身符。】

以前看过类似《盗梦空间》的小说,人的大脑可以建立一个“安全屋”,被催眠的时候,意识进入这里,秘密就不会被窃。这个“安全屋”可能是想象出来的一个场景,但更可能是你曾经去过的什么地方。我觉得如果“安全屋”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并且它现在仍旧在那儿,那么和作者所说的“心灵的护身符”应当是相似的。“只要去那里,就可以活出自我”,对我来说,究竟是哪里呢?

事实上,差不多每去一个城市旅行,我都会有下次一定还要来、甚至这就是我的灵魂故乡之类的想法。不过很多时候,我都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地方。因为那个时间,有着那样的心情,有那个时候陪着的人,遇到了那时遇到的,看到那时看到的,才会觉得怀念。如果换一个时间,如果重新到那里,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想去。

因此,我想,于我来说可以活出自我的地方,不该是一个只去过一两次,怀揣着一些朦胧幻想的地方。而应当是一个非常熟悉,去过千百次的地方。或许是曾经的校园,或许是一家吃过很多次的店。更可能的,那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个人。无论在哪里,只要和对方在一起,或者只是和对方在网上聊聊天,就是心灵的护身符。

05 老师与“商人”

【所说的一百句话中,能有两三句触及核心就很幸运。】

这个时代越来越快节奏,人也变得越来越利益为重。想起以前我的老师们,用上呕心沥血、蜡炬成灰不为过,有好几位老师都非常用心,很多课都是干货满满,还有的甚至会努力营造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现在,尤其是校园以外的老师,培训机构的,兴趣班的,网络教育的,其实是商人,他们的心态是商人的心态。见过一路水到底的,见过开头显露本事、后面隐藏的,见过照本宣科的,还见过故意误导、教坏了再让你多花钱的。

当然,我还是有遇上非常棒的老师,比如我的太极拳老师。我参加的只是一个公益班,老师却教得比那些收费的还要细致,还要耐心,每一招每一势如何转化,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应该是怎样的状态都一一道来。真的遇上这些好的老师,只会觉得感谢感动,不知道该做什么表达自己的感激,明明免费却希望能花钱,让老师的这种精神能够体现价值。

因此,而今我对遇到的每个人都会感恩。对于那些“商人”老师,如果不是那些人品不好故意把人教坏的,我也不会责怪,他们教的课里,哪怕有一句有两句是我所不知道的,是知识的关键点,我就很满足了。若是遇上像太极拳老师那样的,就会让我感到世间的温暖,相信世界的爱与美好。

06 计划的设定与执行

【一旦设定了严格的目标,过程就要人性化。站在弱者的角度建立计划,由“活生生的人”去执行计划。】

设定计划也已经好多年了,虽然达成了一些小小的成就,但在执行上我还是不能满意。每一次都定了很规整很完善的计划,看着计划觉得可美可好,等到坚持的时候就是人性的煎熬与内耗。最后做到的事情,有我当时非常感兴趣的,有细小又古怪的,有不那么重要的,但是很少是关键的,意义重大的,以及可以拿出来说道的。

所以说,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或许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我把自己想得太好了,太完美了,没有考虑到的是,我也是个人啊。我不是神,不是机器人,无法在有工作和生活上其他事务的情况下,每天都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务。

【遵守自己的秩序,充分做好自我管理,就会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压力也会减少。】

在新的一年的年度计划上,我想,确实需要更加人性化。在自制力上,在坚持上,我并非强者,我还是个新手,还有许多要努力要学习的。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明白我也会疲惫,会厌倦,会改变想法,会有一段时间什么都不想做。如果将这些都考虑进去,给自己能够喘息的空间,将计划的门槛降到稍微够一下就能达到的程度,那么将更容易达成自己的目标,也就不再会有那么多自我管理失败的压力了。

07 真诚

【只要在人生路上随时自问,自己是否诚实和亲切,就可以克服工作和人生路上的任何难关。】

“诚实与亲切”,可以说是作者的座右铭了。而我其中一条人生的准则也很相似,便是真诚。哪怕不断成长中,渐渐需要戴上面具,变得圆滑,然而并不意味着不能同时也真诚。对待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态度,方式方法可以多样,本心却要保持。我仍然不喜爱撒谎,因为一旦撒了一个谎,就需要用无数个谎去圆,除非大脑的逻辑能力和记忆能力强大到不会露出破绽,不然就要永远保持紧绷。通常来说,从一个人的眼中,很多东西你可能是看不出来的,但真诚可以。

08 为什么……

【人是脆弱的,所以,当自己痛苦的时候,根本无法体谅他人。】

能够共情同理的人,往往与对方相比,都站在高处,或是在一个舒适的状态中。如果真的在一个很负面的状态下,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痛苦上,无法再去体谅别人。想到这里,或许就能理解,碰到的一些人,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对你发脾气,或者在一些事上不能考虑一下你的角度。虽然你没有看出来,但这些人可能已经处在很糟糕的情况。猜测到这种可能性,接受他们会这样对你,然后给他们一段时间和一点空间。想想,如果我们在这种脆弱的时候,也会希望对方能这样处理。

09 自卑和自信

【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人活动,“自卑感”是让我在某些事上努力不懈的原动力。虽然我很糟糕,但还是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这就是我的一切。】

【不要抛弃自卑,而是将它化为激励自己的工具。不妨珍惜这个部分,视之为自己的“个性”。】

我感觉人会在自卑和自信不停切换。原本我以为自卑和自信只是两种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后果。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两者其实可以有同样的作用,都是原动力。就像双刃剑,从不好的一面来看,过于自信可能会盲目,导致不够谨慎,忽略对手的努力,还会像龟兔赛跑的兔子一样偷懒、不及时持续地自我提升;自卑也可能让你沉溺于这种感到自己一事无成的痛苦,导致破罐子破摔,不再努力,自我放弃。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自信会给你力量,让你在前路上披荆斩棘,你就是你自己的信仰,如果你都做不好,别人也无法胜任;自卑会让你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既然已经在最底端,无论从哪个方向走,都是上坡,而这种在茫然中在泥泞中挣扎、从底往上走的经历也成就了“自我”。

10 不忘初心

【无论到了几岁,无论从事怎样的工作,无论身处怎样的立场,都不能缺乏“初衷”。】

【初衷是绝对不能放手的东西。认真打招呼,认真回应。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不忘初衷,认真投入。无论事大事小,都要认真对待。要为遇到新事物高兴,要坦诚表现想要好好努力的心情。】

这里的“不忘初衷”,该和习总书记所说的“不忘初心”以及“不要忘记来时的路”异曲同工。我想,无论是展开一场新恋情,找到一份新工作,还是尝试一个新爱好,我们每个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总是全力以赴、满怀期待的。后来,也说不清究竟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慢慢地,心态变了,也觉得一切都变了。如果就这样随波逐流,放弃了这些有着美好回忆或重要意义的人事物,我不确定会不会后悔,但总会觉得不甘心吧。

【于是,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蒙尘的初衷,就会再度绽放光芒。这么一来,就太可喜可贺了——面对原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会再度产生新鲜感。】

无论叫它初衷还是初心,那份最初的心情以及意念,不该被时光的洪流席卷而去。不说每一件琐碎的事,就是做人这回事,也不该因为活的这些岁数,就疲了whatever了,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了。自我安慰也好,总之还是要有归零的过程。在每个地方,每个场合,对每件事,每个人,都要归零,重回那样的满怀期待、全力以赴。

【即使只有针尖那么大,但一个机会往往可以带来另一个机会。无论任何事,当别人有所托付时,就是机会。】

不忘初心、认真做事,而不是省点力偷个懒,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看起来很傻。可往往,机会就在你与他人的这一点不同之处上。干杯时的酒杯高度,倒茶的时机温度容量,甚至只是多备了一支笔、一张餐券,并非刻意,但如果你注意到这些微乎其微的细节,真的会增加你自己被人注意的可能性。机会,在于细节。

11 拼图

【在看似虚度光阴的时期塞进人生抽屉里的破铜烂铁,终有一天会变成珍宝。不如意的岁月,总有一天会成为构成自己某一部分的重要元素。】

类似这样的话,经常是我自我安慰的良方。思维比身体能到达的地方,可以远很多,快很多,因此也就有了好高骛远、心比天高这样的词语。想象了太过美好的自己却并非如此,设定了高大上的目标而难以实现,这个时候,就会告诉自己: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在我们生命中遇到一切人事物,不管当时觉得或好或坏,都有它的缘故。就像拼图一样,我们每时每刻的经历,慢慢拼凑成这个“我”。有一天我们或许会庆幸,曾经有过那样的谷底,曾经遇上一个渣,曾经做过那个“错误”的选择,以及曾经的一切稚嫩。

12 喜欢和擅长

【在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事上投入时间、意识和人生的能量,才是能够创造利润的最佳投资方法。】

我没想到有一天谈论喜欢和擅长什么的时候,我会心虚。少时的我,确实有不少既喜欢又擅长的事物,并且敢于说出自己喜欢和擅长什么,比如唱歌,跳舞,表演,英语,讲故事,等等。长大以后,先不说有一些已经不能算作喜欢和擅长的事项,哪怕有些确实是曾经的爱好及特长,也已经黯淡了时光。

关于阅读,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看纸质书,甚至电子书看的最多的也是网络小说。不是说网络小说就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可是很容易沉迷其中,看过百本,也不过只有数本是佼佼之作,能够令人反思现实,令人活在当下。且看过只是看过,自己依旧难以写出这些长篇的故事。

关于唱歌,一直没有练习,也就只能在偶尔约KTV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各种高音的歌已经无法驾驭,而轻而易举的歌竟然唱得很累。那些还活在记忆里的长辈或是熟人,还在叫着我的名字说着“唱歌毛好听类”,而我只能抿嘴礼貌微笑。

关于跳舞,对比自己的僵硬,现在看舞社那些二十出头的姑娘们,跳的特别有味道,身体每个部位都可以做到不错的分离度,柔韧性,优美程度。其实早几年还在跳肚皮舞的时候,我也能勉强凑合,停了差不多两年健身以后,真的,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发现,但我会发现,而身体会记住。

关于英语,如果再让我考那些过去考过的试,我不确定能不能再取得那些证书。看着曾经的自己,甚至并不算出色,却已经是“最辉煌的自己”,那种感觉,比昏暗的房间、闪烁的灯光、背后有人拍你的肩还要可怕。

我知道,而今我重新恢复投入在部分喜欢但已经不那么擅长的事上,并不一定能创造利润、实现自我投资。只是利用碎片时间做这些事,就好像是利用短暂时间在做一个“真正的我”,这就是普通人的成功了。

13 思考

【如果每天都很忙碌,很可能会放弃思考的行为。其实不思考,也可以活下去。即使随波逐流,人生仍然可以继续下去。】

【我总觉得很多时候,以为自己在思考,但其实只是根据眼前的条件在“处理”而已。】

有这么两年,我写不出东西来。时光如梭,我越来越难以写下那些跌宕起伏的长篇故事,说着人生道理的散文,或者有着情怀的诗歌。想象力都衰弱下来。

我感觉纯输入是没有思考这一过程的,想要从输入转化成输出才会出现。但是思考这个过程其实特别重要,因此输出也是必要的。写作就是一种输出。

记流水账日记,不算是写作,也就不算是思考,只是对于当下发生事情的纯记录;看了一个什么故事,遇上了什么事情,都不是思考,只是像电脑一样的存储信息和处理任务罢了。

忙的时候,我几乎没有写作,少有思考,但也就这么过过来了。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日子照样过,百年之后照样一坯黄土。可为什么会不甘呢?为什么会羞愧呢?为什么会茫然呢?还是想真正的“活着”啊。我晓得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其实是“只有当我思想的时候,我才存在,如果我停止了思想,我就不存在了”,并非是我们想的那个意思,可那意思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因为思考,我才是真正的活着。

14 改变

【要努力认清“疾病的根源=自己的问题”。】

【在正视自己、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后,我是否借由转职、更换合作伙伴,来改变周围的环境,而不是改变自己?】

这是让我警醒的一句话,让我不禁问自己:每一次选择从一个地方离开,深层次的原因究竟是想去往更好的地方,还是只是无法改变现状以及自身的问题,才不得不逃避?

已经不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状况,去往一个新的地方,在最开始的磨合后,就越来越热爱与享受,会碰到有趣的事组成美好的回忆,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慢慢地,维系这个地方与我之间关系的那些人,一个个离开,甚至可能会出现让我无法忍受的人和让我不开心的事,然后愈演愈烈。心里有着数倍落差的我,最终转身时,发觉我在那里的整个过程,就好像虎头蛇尾,狗尾续貂。

正如张韶涵新专辑中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常》的歌词,“曾以为最快乐就是往常,但现在想起来却已寻常,才明白这无常才是最日常,难得是如常”,人去楼空、曲终人散才是常。想要让这些令我感到幸福的人都不要走是不切实际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路,他们不过是过客,我亦不过是过客。

失落是常,却不能也无法抓住不放。还是要听听张韶涵新专辑的另一首歌《别》,“再念念不忘,未必有回响。不如就Goodbye and Farewell,别回望……人各有各的去向……”

正视自己,观察到底哪里出了错。所以,是不是每一次都在被动接受?那些美好的人事物,大都是像一颗移动的星球转到你的身边,又按照它的轨迹转着远去。我可以怎么做呢?改变自己,调整心态,尝试在谷底坚持与沉淀,逐渐成为一个同样闪亮的人,用自己来凝聚美好。或者,改变现状,好好处理后来出现的那些糟糕的人事物,解决问题以后,这个地方或许又能迎来光芒。

15 行李

【原本以为“绝对少不了”的东西派不上用场。像碗这种原本以为“多余的东西”却十分有用,成为我的心灵支柱。平时根本不会想到“到底需不需要”的东西,反而是必需品。这趟旅行让我重新思考“人生旅程的行李”。】

如果挖掘一下旅行行李,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每次为旅行装满的行李箱里,总会有完全没有用上的东西,可能是几件衣服,可能是一本书,也可能是一包零食。有时,又因为想当然,而漏带了什么。

像是很早有次旅行,原本认为在火车或者飞机上翻一本原版书是一件很酷的事,于是我带上了哈利波特与密室的英文版,但不好意思,这本书在整个旅程中都没翻过一页;还有一次在晚春去日本,以为天气会很热,就少带了衣物,之后到了目的地穿上所有的单衣,仍瑟瑟发抖。

当然,这些都是经验教训,往后我的旅行再也不会带纸质书,顶多是带上kindle,这样既不占空间,又能在把电子设备调成飞行模式的飞机上,也可以自在地翻看很多书。另外,除非本来就有在当地购物的打算,否则宁可多带一些衣物,外套,厚薄单衣都要有,鞋也至少要多备一双。

16 人生

【人生或许就是背着行囊,独自不断的上坡和下坡。我在旅途中想到这件事。所以即使上坡很辛苦,即使好像一直在走下坡,仍然必须相信,自己在向前走。无论上坡还是下坡,尽可能轻装上阵,只带上真正需要的东西。】

少年时骑自行车上下学,还很瘦小的我要骑过一座立交桥,骑车上坡的记忆太深刻,辛苦蹬车,车却挪动艰难,长路漫漫,喘不过气腿都蹬酸。但是下坡的印象更清晰,停下踩踏板的腿,径自呼啸而下,好像每日里一场难得的娱乐活动,怎一个爽字了得。后来工作的地方,有条路骑车不太方便,可以骑到怀疑人生,因为这段路一直在上坡。

我想,因为年少时那座桥,我已经习惯了那种对称的公平,当辛苦了很长的路,就一定可以收获一些享受的果实。当碰上只有上坡而没有下坡的苦,就感觉特别难熬。可人生却不太一样,上坡可能会更辛苦、可能没有明显的感觉,下坡也可能会感到痛苦、不像当年我骑车下桥一样的享受,甚至有时候,都分不清是在上坡还是下坡。

只要在人生的旅途上,就不要去定义自己眼前的路是上坡还是下坡了。我们不断抛下什么,也背上什么,往前走,不回头。

本文仅供欣赏文学、个人思考之用,谢绝任何转载及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查看过往的摘记旅程:

《嘿,三十岁》,我变得更好了

《安顿一个人的时光》摘记有感(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