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人生归处,不负韶华

2017-11-10  本文已影响33人  灰姑的书房

图片来自网络

  路遥笔下的人物其实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像是人生里的高加林,像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他们都出生在和自己相同的时代背景,虽然出身贫苦,可是却都爱好文学,虽然身体捆绑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但是思想却驰骋于蓝天。他们并不是怕身体上的受苦,而是怕精神世界枯萎。

      以前最爱的书就是平凡的世界,一遍遍读了又读,尤其是在自己困苦迷茫的时候,那本书放佛是自己的止痛药,能给人安慰。后来又读了人生,虽然高加林有些性格缺点,导致最终的悲剧,但是我却也并不讨厌他。实际上他没有错,他只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牺牲品。在他的年龄会为自己的人生有那样的选择也无可厚非,如果他不读书,他的思想没有开化,那他会甘心平平凡凡的做个农民,可是那样的话,二能人家的女子刘巧珍还会那么忠诚的爱他吗?不会的,巧珍之所以爱他,正是因为他读了书,有了一般农民没有的修养和见识,才会让巧珍对他刮目相看。

      可是正直青春期的加林不甘于永远捆绑在农村,他的眼界和思想都受到了局限。他想为自己寻一条出路,而这个时候条件更好的亚萍的出现无疑给了他希望,更何况他也确实对亚萍有好感,而并不是仅仅出于攀附。他们在一起更有共同语言,不会将生活过成一口枯井。更何况高加林有才华,他不仅仅能够胜任城里人的工作,甚至比他们做的更好。只是生不逢时,他的农村户口让他最终丢掉了工作。连当劳动局长的叔叔也不能帮他。只怪他没有生到举贤不避亲的时代。

      我的家乡在一个十八线的小城,城市很小。我上学的时候家乡连公家车都不通。我上了大学,离开家乡。第一次去到了大的城市。那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那里有很多大书店、博物馆、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让你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年,就再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小城了。夜里华灯初上,霓虹下闪耀的放佛就是自己的梦想。

      第一次放假回家,去书店看书,几乎只卖学校的练习册。课外书少的可怜,培训机构也不正规,而且只能教教小学生。当时心气很高,觉得这样的地方呆下去人不是颓废了吗?虽然我的大学也不入流,去大城市发展起来的几率也十分渺小,可是我当时就是不肯服气。父母劝我在本地帮我找个像样的工作,我就是不甘心。当时热血沸腾,总觉得自己能够闯出一番天地,才能不负年华。

      之后我执意出走,在大城市浪迹四年,只是简单的打工,孤独和无助总是充斥着我,像一块块寒冰,将当初的热情逐渐的冷却了。和无数怀揣着梦想去奋斗的年轻人一样。无数个幻想逐一破灭。因为我只是想生活在那个城市里,而究竟自己能做什么都不知道。加上年龄的增长,才最终发现。在这样大数据时代的洪流下,我只是沧海一粟,得先找到自己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路啊。

       我最终回到了家乡的小城。那时候,小城里开始通公交车,经济也开始欣欣向荣起来。虽然远不及大城市的繁华,但是,在这里,我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这也是人生的经历和磨练给我的成长。我不后悔自己荒废的几年,因为没有这几年的坎坷经历,又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适合做什么。如果当初不去尝试或许我会抱憾一生。

       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些经历只是人生中该经历的一部分,只是到了那个年龄就会逢时而有的想法和思维。你不能要求一个孩子的童年时代就成熟老道,他们稚嫩天真才是天性。而青年人,他们沸腾的热血和追求名利的心也不可耻,因为过了中年,再有的热忱也就微乎其微了。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里选择不同的路,这取决于在不同的年龄里心里的变化和人生的经历。我们无法去评价说哪个选择是错误的。只能说,人生能否在正确的时间遇到对的机遇。我们不能说如果,人生也没有如果,只有不断经历之后,背负伤痛继续前行。

       高加林的人生也很长远,虽然他暂时回到了农村。可是改革开放的洪流已经在悄然进行。以他的才华和能力,将来必会有一番作为。并且这一场经历之后,他重新认识了自己,人格得到了整全。虽然他和巧珍的缘分已尽,但他们只是彼此人生的过客,在彼此的记忆里留下很珍贵的一场回忆。可是以后他们还要去面对自己人生中正确的那个人,那个人会陪伴他们成长,并且懂得人生真正的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