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时光童年,时光深处的温暖

村里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28人  我又多活了一天

跨过一条六米多宽的河,就进了村。这条河是和邻村的隔界,更靠近我们村一些,默认是我们村的河。

夏天傍晚,放学回来,河里有嬉戏的男孩,桥上还有一些未下水的。一有女孩子走近,男孩儿一哄跳入水中,甚至潜入水中躲藏。有些皮的,在河里戏弄过桥的女孩儿,女孩子只好偏开头,又羞又气地跑过桥。

我挺喜欢春夏涨大水,那时候进村的这座桥与路面持平,一涨水,水便漫到路面上来,河面顿时宽阔许多。看着上游冲来的水,打着小漩涡,还有水花,有点兴奋,小心翼翼地趟水而过。

大雨,还能理所应当地穿拖鞋进学校。那时真的好奇怪,很少穿凉鞋去学校,可能是一般的凉鞋太丑,太好看吧,又另类。同样的,从小学三四年级就不流行背书包上学了,而是用袋子装书,提在手上,无非是些买衣服鞋子的购物袋;初中的书可以放在教室的书桌里,于是回家路上,手里只有一两本书,直接抱在胸前就行。现在也说不清这么做的原因。

进了村,爬点坡,转个弯,又是一条河。过了这条河,房子一下多了起来,才是真正进村。这条河有三个洗衣服的绝佳场地,大,衣服可以平铺开来;平,水泥地没有大的坑坑洼洼,地面的摩擦力刚好搓衣服;深,水深且水面宽,搓好的衣服往水面一扬,一声清脆的“啪”,衣服上的肥皂水已散了大半。

再往村里走,是条不足一米宽的小溪。这条小溪两旁有些新建的房子,一个个四四方方像极了火柴盒子。两侧的新房子后多是荒了的旧房子,少数房子里还住着些老人,大部分是空着的。旧房子用灰砖建的,高高的屋脊,深灰的瓦片,房屋间是起了青苔的石板路。

村里

村子上头也有一条河,约四米宽,河边当然也有洗衣服的场地。在马路两侧的河岸各有一个口子,流淌成两条小溪,小溪边上有很多块石板,每块石板后是一户人家,清早洗衣服,下午洗碗。

村里

我们村几乎每户人家,离水都不超过5五分钟路程,洗洗刷刷中谈着八卦,日子慢悠悠地过。

再往上走,没有河了,是山坡地,种的都是果树,以柚子为主。去我家果园路上,有两棵枇杷树,不是野生的,所以我从来都只能看着。咳嗽时,才捡几片叶子回家熬水喝。第一次进初中校园时,看到两排高大、整齐的枇杷树,只是树上却开着大朵白色的花,后来才知道那叫玉兰。

村子平面图 哈哈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