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风扬帆,千山层林尽染荒原秋风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018-07-05  本文已影响358人  人之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朝夕“,所指的、所争夺的是物质,是生存空间。那么,一万年之后呢?一万年之后人类会是什么样?

       中国通过4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短短40年就有如此大成就,那么一万年之后呢?我想人人都应该有几套房子,甚至拥有私人飞机,有大量存款。但是,这是在没有战争等天灾人祸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发生的。最大的可能:物质财富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或者政府手里。一万年之后,即使人类掌握的物质财富足够实现共同富裕,也没人敢分发下去。因为一旦物质富足,人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人类就有可能变成失去天敌的鹿群——出现退化的情况。

        唯物主义者把世界分为两大领域: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人类的发展建设也分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现阶段人类的主要精力是用于:生产,也就是物质文明建设,或者说是物质积累。可以说90%的精力用于生产,搞物质建设,剩下的才用于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古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领先了世界几千年,泱泱大国,物产不可谓不丰富,人民不可谓不辛劳,但近代百年却落后了,风雨飘摇,受尽欺凌。为什么?物质文明建设、物质积累决定了当下的强弱,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积累却决定了未来的存亡。中国古代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生产再多也是堆积起来供少数人享用,享用不完也要攥在手里坐等腐烂,或者成为奴役他人的筹码。更可怕的是蓄意抹杀百姓的反抗意识,百姓大多愚钝,知识本就不足,再去蓄意抹杀,岂不雪上加霜。

        知识改变命运,百姓早就丧失了知识积累的权利和获得知识积累的路径。一代一代人能积累和传承的只有物质和知识。物质积累最终都到了少数人手里,知识积累则被挖空心思传递的都是封建奴役思想。所谓封建迷信,就是先把你绕迷糊再让你相信那些君权神授、人奴役人的思想。物质积累就是搞生产,置民之产,提高生产力;知识积累就是开启民智,人人皆知美之为美,则恶止。藏富于民,核心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财富。如果没有知识,人又能有多大精神,不过是多养一个劳力而已。也许这正是毛泽东在军队中扫盲、在全国扫盲、在全国开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原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已经争得“朝夕”之生存空间,中华民族仍要努力奠定万年繁盛之基石——此唯有着落在知识积累上,而不是物质财富积累上。知识分为:改造物质世界的知识和改造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知识。我所说的知识积累主要是指改造人类自身的知识。倘若人人都有较高的内心修养、知识积累,中华民族实现万年繁盛又有何难。一万年之后,人类又岂会有退化之危。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万载之基业,还待后来者。开万年之繁盛,自万民知识起。知识为根,万物为辅。知为里,物为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