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

最近因为自身的情况,心慌慌的,内心很凌乱,有时候就在想,人这一生,也不知要经历多少变故,要过多少坎,还要闯多少关才是个完,突发奇想,想以门为题组一篇日更文,盘点一下别人透过一扇门演绎的悲喜,也记录一次自己内心的纠结与彷徨。
余秋雨的《门孔》
导演谢晋是心中崇敬的一名导演,他的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不计其数,象《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秋瑾》等更是影响了一代人,但是这样一位敬业奉献,艺术天份极高的导演,他的孩子中四个有二个不好,大儿子谢衍,优秀出色,却在五十多岁时饱受病魔折磨离世,阿三患有严重的哮喘,早早离去,阿四是智障,谢晋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一面执着于高标准高要求的影视作品,一面送走两个孩子,自己卒在85岁那年。
作家余秋雨在被谢晋聘为顾问后,与谢晋特别投缘,门孔就是记录了谢导与阿三阿四的日常,摘录其中的重要片段如下:
阿三还在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
谢晋说的门孔,俗称“猫眼”,谁都知道是大门中央张望外面世界的一个小装置。平日听到敲门或电铃,先在这里看一眼,认出是谁,再决定开门还是不开门。但对阿三来说,这个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种永远的等待。他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为爸爸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在那里出现,他不能漏掉第一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看。双脚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脱落了,他都没有撤退。
爸爸在外面做什么?他不知道,也不会想。
有一次,谢晋与我长谈,说起在封闭的时代要在电影中加入一点人性的光亮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产生联想,说:“谢导,你就是阿三!”
“什么?”他奇怪地看着我。
我说:“你就像你家阿三,在关闭着的大门上找到一个孔,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亮光,等亲情,除了睡觉、吃饭,你都没有放过。”
他听了一震,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不说话。
我又说:“你的门孔,也成了全国观众的门孔。不管什么时节,一个玻璃亮眼,大家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很多人性。你的优点也与阿三一样,那就是无休无止地坚持。”
一道门,隔了阿三与外面的世界,隔了父子,也隔着谢晋与他的艺术世界。
纪德的《窄门》
《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的作品,小说描写一个以悲剧结局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杰罗姆自小爱着表姐阿莉莎,阿莉莎虽然对杰罗姆也怀有同样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后积忧成疾,不幸身亡。
也是一道门,隔开了信仰,更隔开了爱情。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
罗生门是源自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的故事情节。
该小说以罗生门的故事为线索,通过描述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观点,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多样性。
故事中,一名武士被发现死在一座废弃的罗生门前,而凶手的身份和动机成为了众说纷纭的话题。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和证据,使得真相变得扑朔迷离,无法确定。
又是一扇门,在真相,在人性道义,在事实中带动思绪,最后也导致人内心的动荡和不安,所以有人称罗生门是介于生与死,还有地狱与往生的分界点。
而今日,自己也要踏入一扇门,红灯闪过后在昏睡与清醒,在患与愈之间挣扎徘徊,愿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