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才感到自己认字少

2017-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16号写作业

读古诗,才感到自己认字少

中国人面对中国古诗词,总有一种心安理得的自豪感。但我真的能够百分百地欣赏古诗吗?

我觉得悬。因为我认识的汉字太少了。

中国文化的传承,是一件了不起的世界现象,但这种传承也在时刻革新,有时是做减法和除法。而当我面对古诗词,就如同突然要去做加法和乘法,完全不得要领。

当然,不能因为古诗难读,就索性不读了。那么既然要读,我总结出以下几点鉴赏要素:1,对句子的斟酌,2,对意境的探求,3,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描摹。

今天时间有限,只谈对字句的斟酌,放心,我不是要提推敲的典故。不过我举得案例也很大众:《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3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我理解它描绘了诗人(或某一人)对心中暗恋的人的情愫。那么他是怎么表达的呢?

三段看似重复的吟唱,都是从景色入手,然后描写伊人在哪儿,再用两句描写二人的状态。我们可以注意三段诗句的变化。

变化1:白露

为霜,未晞,未已,清晨的白露凝结为霜,随着时间推移,露水逐渐蒸发。

变化2:伊人位置

水一方,水之湄,水之涘,伊人在哪儿?在水的一边,在水和草相接的地方,

变化3:诗人的感受

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这虽然都是水岸,但也有不同,随着伊人的位移,他也在位移,但无论怎么走,依然面临着困惑和艰难。

这首诗,记录着时间空间的变化,想象一下,诗人清晨在水边,凝望着暗恋的人,最初,白露都凝结成了霜,粘在草须上,他看到心爱的人,在水的对面,忽近忽远,他想去接近,可无论顺着河流走,还是逆着河流走,都无法抵达,若即若离,而时间也在流逝,霜消失了,露水还在,尚未蒸发……就是这么一个短暂的时间。

而这短暂的时光,却值得用数千年,几代人,细细品味,依然能感受到殷切的爱意和求而不得的焦虑。三段式,描绘出至少三次动心,三次憧憬,三次焦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