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妈妈到底可以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2018-01-23  本文已影响10人  lily_眀芬

他才九岁,但“战绩”辉煌:

跟老师学国际象棋一年,参加同级别的比赛时,获得全国第一名,目前准备参加“候补大师”的比赛;

目前在读四年级,准备今年下半年直接到六年级就读(之前已跳级一次);

在家里已经将初中二年级的化学自学完毕;

这个寒假准备把初一到初三的数学自学完;

跟着网上视频学外语,目前在读英文小说;

目前在读的书籍是《资治通鉴》、《史记》等;

家里的乐高堆积如山,但随意拿出任何一个小零件,他都能准确讲出是哪一套乐高哪一个部件的零件。

看到上面的这些描述,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天才儿童”四个字吧?做为家长的你,也一定会非常想了解这个孩子的父母是怎样生出这样的天才儿童,后天又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儿童的吧?

是的,这个孩子的确是他父母的辛苦“杰作”……

孩子的妈妈是在她38岁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老来得子”,但却是一个早产儿。孩子一出生就放在医院的“保温箱”里,像个小猫一样的细小身躯上,布满了各种管子。孩子的降临,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喜悦感,而是在胆战心惊中度过了两个月,终于平安健康地回到家。

生孩子前,孩子的妈妈的确很厉害:

八十年代重点本科学历,更厉害的是,她学的是一般女孩子不会选择的“应用数学”专业;

毕业后因不愿在体制内工作,九十年代初就南下到广州,在一家外企里任职销售工作。凭借自己的才能,二十几岁的她已经是当时国内著名化妆品品牌的全国商场部市场总监一职;

自己成立公司,代理国外的化妆品品牌,并开拓全国市场,做得风生水起;

做为职业经理人,曾经把一个国际品牌业绩做到最顶峰,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超越。

这么优秀的职场女性,在生完孩子后,毅然选择了辞掉所有工作,全职陪伴孩子,时至今日,的确这个陪伴是非常值得的。问她怎样做到的?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如今的样子,她笑言:“天才儿童?哪里有!他只是某些方面比较聪明而已。”

而实际上,在跟她接触这些年来,对于她对孩子的培养方面,可以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她跟她老公智商都比较高,但绝对不属于超智商一类的人群。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完全是潜移默化的:

(1) 关于读书环境:他们家里没有电视,但干净整洁的大房子里,靠墙的地方几乎都是装满书籍的书柜,家里随手可及的地方都有不同的书籍。在书的海洋里,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并且他的妈妈从没有限制他读书的品类,小小的孩子从小便博览群书,畅游在书籍的海洋里。

(2)关于读书教育:打他出生时起,他的妈妈就刻意读了很多古今中外教育孩子的书籍,并且把孩子做为“实验田”,不停地活学活用。如从小培养他照片思维(快速翻书,让他眼睛里对每一页书自动拍照,快速浏览)等。虽然孩子博览全书,但妈妈选择的书籍有目的性的锻炼孩子阅读能力的书籍,让孩子从小子乐在读书里,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

妈妈在读书里学教育,孩子在读书里学知识。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3) 关于时事学习:孩子并没有只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对国内外大事皆有些了解。这一点取决于孩子爸爸的读报。每天定时父子俩读报的光阴也是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光。

2、父母的陪伴,让孩子快乐成长:

为了孩子,他的妈妈做了全职妈妈,陪着孩子一起长大:陪孩子读书、旅游、学习各种技能(如学钢琴、骑马、打高尔夫、游泳、学国际象棋等),陪孩子一起玩游戏……父母的陪伴,让孩子有了非常强大的安全感。因此无论父母离开多久,他都不会像其他的小孩子那样哭闹不停,因为他知道他的父母不会离开他,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只要说好何时回来,他就会安静地沉静在自己的书籍当中了……

3、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

每逢周末或者假期,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不同的兴趣班或者补习班里穿梭,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朋友的孩子却很少参加这样或那样的学习补习班,但如果他非常感兴趣的学科或者技能,他的妈妈就想尽办法帮他找到合适的家教进行辅导:

学过钢琴,后来实在没有兴趣就没有进行下去了;
学过游泳,但不是为了比赛,更多的是为了强身;
学过国际象棋,并且非常感兴趣,他妈妈就找寻适合的老师教导,才学了一年时间,就拿了全国同级组的冠军!
非常喜欢数学,他妈妈就陪他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没有参加一天奥数班的培训,但靠兴趣自学成才!

总之,他喜欢什么,兴趣点在哪里,他的妈妈就会慢慢去引导他,并找到合适的资源让他不停地去探索,去遨游!

很多孩子厌恶学习,厌恶这个班那个班,天天被父母拉着、逼着去学东学西的,但我的朋友却从来没有强迫他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会引导他、规范他,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专注力、自学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孩子每天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4、孟母三迁,选择适合孩子成长的学校

由于孩子的特长突出,学习优异,传统的普通学校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他的妈妈考察了多所学校,在充分调查研究后,选择了一个可以培养突出孩子的学校去学习,同时为了就近照顾孩子,不辞辛苦再次搬家,为的是不能落下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目前孩子的妈妈已经早已出来上班,孩子也在学校里快乐地成长着。他妈妈也做好了规划:14岁(少年科技大学最低接受的年龄)去少年科技大学,然后出国继续深造(当然妈妈会去陪读),或许不久的将来会诞生一个小科学家!

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这句话不仅要对自己的父母,同时也是对为人父母的家长们!要求孩子做到,首先你要先做到!要求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你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仅用此结语送给天下的父母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