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界专访想法

专访三亚学院俄语系教师程海东:技术赋能语言,实践方出真知

2023-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翻译技术点津

程老师个人简介

程海东,三亚学院俄语系教师,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十余年翻译教学和实践经验,近年来长期致力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相关研究。主持省级社科课题1项,完成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多项国家社科课题、教育部新文科等课题的研究。参与编写旅游行业口译类教材2部。近年来荣获2010年“曹靖华文学翻译奖”暨第二届“全球俄汉翻译大赛优秀奖、2015年海南省现代服务业高峰论坛论文评选三等奖和2020年首届全国翻译技术教学大赛优秀奖、三亚市全民外语纠错活动三等奖等奖项。CATTI俄语二级笔译,中国翻译协会个人会员。


一、教学

1. 程老师,您好!我了解到您在致力于翻译技术的教学与研究,我想问您的是:您什么时候开始对翻译技术产生兴趣并把翻译技术作为您教学和研究的方向呢?

感谢你的提问,很荣幸能接受本次专访。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就从事翻译实践,后来工作有较多时间从事翻译教学,开始关注翻译技术大概是在2015年左右,但这时候仅是自己有的时候翻译实践会用到相关的一点技术工具。而把翻译技术融入教学和研究,其实是比较晚的,是在2020年之后。一方面是因为2019年我刚好在俄罗斯访学,有机会接触到俄罗斯翻译技术领域的一些专家、教授和企业界人士,特别是在参加全俄翻译论坛的时候接触到他们有专门的翻译技术议题,这个时候才转过头来关注国内的相关研究。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疫情的原因,2020年春季学期的翻译课就转到了线上,这时候就关注到了在翻译教学中该如何实现技术赋能。而其实从事相关研究的话,我其实感觉应该是刚刚入门,这方面是受到了王华树老师的相关论著的指引,所以也向王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


2. 您对翻译技术教学、研究和实践三者的关系如何看待?对未来的翻译技术发展有何期待?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是一个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关系。从翻译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王华树和刘世界老师在论文《国内外翻译技术研究述评(2000-2021)》中归纳了2000-2021年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中关于翻译技术研究的7个重要领域,其中第一个就是翻译技术教学研究,应该说翻译技术的教学研究是一个在当下非常重要的和迫切的方面。从当下的现实来看,技术层面的突破和在语言服务中技术的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进步,而在学校翻译技术教学层面则有着明显的短板,我想这也是翻译技术研究会的意义所在吧。

对于未来的翻译技术发展,我本人对纯技术层面了解不敢说太深入,说到期待的话呢,应该是希望未来的翻译技术在人机交互方面可以做的更好,另外一个就是翻译教学技术方面的发展也值得期待,这个是一线翻译教师最期待的。


3. 您可以从日常教学的角度谈谈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和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吗?

在教学方面,翻译技术对当下的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翻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都需要适时作出应对,以俄语本科的翻译教学为例,比如语料库技术、术语管理技术、翻译项目管理等翻译技术的内容必须有机地与俄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现实进行融合,才能保证培养的翻译人才能够适应未来语言服务市场的需求。

翻译技术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方面,由于我从事的本科俄语翻译教学,只能从这个层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对于大部分俄语的本科生来说,通过我们的一些问卷数据表明,翻译技术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知识领域。虽然他们会使用一些免费的翻译工具,但大部分同学由于语言能力的问题却无法判断机器翻译的准确性,也无法较好地进行MTPE,只有不多的同学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技术性工具来提升自己的翻译效率和改善翻译质量。个人认为,我们在本科阶段也可以尝试着去加强翻译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培训,让学生尽早意识到技术赋能的重要性。


4. 您致力于俄语翻译技术的教学与实践,在您看来,俄语翻译技术的教学和学习目前面临哪些困难?

我是最近几年开始有意识地在翻译教学过程中面向俄语专业学生推广翻译技术,确实也感受到,在俄语翻译技术教学和方面,有一些现实难点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是因为俄语专业的学生多是零起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更多的课时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习得技能,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用于翻译技术教学的课时问题,以及学生在传统课堂之外是否有精力开展翻译技术学习的问题。另外,就是用于俄语翻译技术教学和学习的相关资源,如翻译技术实践案例库等相对匮乏,我自己这几年也在逐步积累,编写一些小的案例材料,也计划今后继续丰富案例库的建设。

二、实践
5. 您在2020年首届全国翻译技术教学大赛获奖,可以谈谈这次比赛吗?

说起这次比赛呢,我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参赛的,当时提交的参赛题目是一个关于翻译搜索的内容,由于自己在教学比赛方面的经验不足,所以最后只拿到了一个优秀奖,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激励,也给自己一个未来的目标。后来也专门学习了大赛一二三等奖的获奖经验分享,觉得非常有收获,希望自己也可以越来越好,可以用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给学生推广翻译技术。


6. CAT工具在实际翻译项目中的操作和应用,对于译者也是必备的技能,您在教学和翻译实践中最常使用的CAT工具是哪个呢?可以推荐或者介绍一下其他平台或软件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CAT工具应用能力确实已经是不可或缺的译者技能了,这几年在翻译实践和教学过程中也在尝试不同类型的CAT工具,特别是各类云平台的应用,如YiCAT 和云译客平台。对于其他CAT的工具和软件呢,我之前尝试过SmartCat,感觉平台的功能和角色设定都比较多元化,个人感觉,是当下CAT和TMS结合的比较好的案例。

三、成长

7. 您还获得了CATTI俄语二级笔译。目前,翻译专业、外语专业以及MTI的同学都在备考CATTI,您对于同学们备考有什么建议吗?

CATTI是唯一被纳入中国国务院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的语言类考试,所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语和翻译类专业学生的青睐。我自己是在2020年度参加的CATTI俄语二级笔译,从自己的考试经历来看,提出一些自己的粗浅建议,由于语种和学生层次的不同,仅供大家参考:

最明显的感觉是CATTI考试的题量非常大,尤其现在是都采用线上机考的方式,所以一定在考试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时间安排,遇到不熟悉或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的题目,千万不要“恋战”。此外,对于小语种的学生来说,以俄语为例,一定要在平时多多练习键盘打字,这样才能保证在固定时间内完成考试任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俄语专业学生大多在俄语键盘输入方面存在不足,有不少同学离开手机就不会打字。这也是CATTI考试在考查语言和翻译技能之外的第一项“卡脖子”的能力,必须勤加练习。

CATTI考试的笔译部分,有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两个方面。先说笔译综合能力部分,这部分个人感觉难度比较大的是词汇和语法知识模块,建议大家在平时注意将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体系化,特别对于语法类知识,一定要做到“全局性”理解。

笔译实务这部分,涉及翻译主题类型比较多元化,也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部分,总觉得无从准备。对于平时从事翻译实践比较少的同学,我倒是有几点想法可以分享:

(1)平时备战,临战不慌。即平时在学习中就要形成有意注意,或者叫“刻意练习”,我现在跟大二学生都在讲,让他们看到什么就想着翻译什么。

(2)考前半年时间可以梳理近一年的国内外新闻热点,熟悉中外文的常见术语和句式表达。

(3)借助语料库工具备考。其实这个是在第二点的基础上拓展,从本科阶段就要学习一点语料库的技术,可以自己建设一下小型的备考语料库,可以针对词汇、语法点、翻译句式等进行专题检索和训练,这些对于MTI的同学应该都是比较熟悉的,本科学生备考的话就应该提前了解一点技术和工具。


8. 从您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在学习翻译或翻译技术时,会碰到哪些困难?教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接触的是本科阶段俄语零起点的学生,在这些年讲授翻译课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的困难,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不少学生存在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不过关的情况。这个是一个底层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卡脖子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去谈论翻译方法和技巧,就好像是空中楼阁。所以建议还是先要补齐基础语言能力这个短板,在这方面我个人觉得可以从双语对比意识养成这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关注两种语言差异,同时巩固相关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在翻译技术方面,目前在本科阶段讲授的不是很多,我个人会重点关注的是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这部分,感觉最重要的是技术工具的讲解要与具体的翻译课程知识点或翻译任务相结合,才会收到较好效果。



9. 您有非常丰富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经验,对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就业有什么建议吗?

对于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和教学经历,我想谈三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深化对翻译这个工作和这个行业的理解。对于在校生来说,学习翻译理论或者具体的翻译技巧固然重要,但从一个更为宏观、全面的视角去了解翻译这个工作的发展历程、内容、以及行业的需求对初学者可能更为重要,帮助他们形成对翻译有个较为全面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去改善学习动机、修正他的学习方法,也会对他的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在的翻译对象、翻译内容、翻译手段、翻译工作的流程、翻译行业的岗位设置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些是一个翻译初学者必须要去了解的东西。

第二、我想谈的是翻译学习者的一个意识问题。我个人一直觉得翻译工作是一个“直面内心”的工作,需要我们的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这需要从初学阶段的每一次翻译练习开始,就培养这种态度,否则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很难符合这个翻译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三、最后一个建议就是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不管是翻译理论与技巧学习,还是翻译技术学习,抑或是未来的就业、从业,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瞬息万变、不确定性极具增加的时代,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认知能力来抵御未来面临的挑战。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专访记者:符乃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