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阿西莫夫《银河帝国3》与印顺法师《成佛之道》
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寻觅人身归依处的过程,无论是人类整体,还是区区个人。
读《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时,我头脑中不断地出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房龙的《《宽容》序言》、以及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人类不断地寻找自己的桃花源,以躲避种种天灾人祸,尤其人祸,政治迫害、沉重赋税、战乱等等,人们总希望离政治远一点,离战争远一点,但人内心的贪婪欲望,又会不断地打破人们苦苦追寻筚路蓝缕而建立的平安宁静的桃花源,危机从来都是伴随着人们不断发展,人类也从未找到任何一个可以真正归依的桃花源。
正如银河帝国之第一基地的建立,一个由科学家建立的以物理科技为支撑,以崇高理想为动力的世界,它仍然会被人们的贪婪、人们的专横、人们的种种欲望而扰乱,整个银河帝国中基地的努力,像极了《动物农场》里的故事,动物们起初反对人类的专制,把家场主赶走,建立了一个完全由动物自主控制的“动物庄园”,制定了无比平等、美好的规则,制定了宏大的目标,然而渐渐地,某些制定规则的人以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无形中攫取了大量财富与权力,动物们又重新进入了比“解放前”更黑暗的社会。
一乱一治,一治一乱,人类的发展好像从未逃脱这条波浪线。
正如银河帝国,帝国之前是大乱,数万年的大乱,终于有个稳定和平的帝国,而帝国末期又是大乱,谢顿预计会有3万年的大乱,于是制定了“谢顿计划”,把这3万年的大乱缩短为1千年,以期快速建立更为和平更为善良更为美好的第二帝国,那么第二帝国之后呢?
而谢顿计划里,竟然有个神来之笔,那就是第二基地,一个由心理史学家建立的,以精神心灵支撑的世界——恍惚间,我好像觉得,这是在重塑人类的精神世界。
而佛陀的教义,不也正是在帮人们寻找一个“究竟”的可以依怙的世界吗?
印顺法师的《成佛之道》偈颂文中不断地提出人类归依何处的问题:
有海无边际 世间多忧苦 流转起还没 何处是依怙
积聚皆销散 崇高必堕落 合会要当离 有生无不死
国家治还乱 器界成复毁 世间诸可乐 无事可依怙
鬼神好凶杀 欲天耽诸欲 独梵依慢住 亦非归依处
是啊,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再看印巴中东战乱不休,我们只是目前享受着短暂的和平与宁静,此身算是有所归依了吧,然而一场大雪,又有多少车祸,一场灾难,又有多少人多少家庭,无所归依。
平静生活中的我们,衣食无忧时,心灵的、精神的“忧苦”又何曾少?
真真是“有海无边际,世界多忧苦,流转起还没,何处是依怙”,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流转起还没”式的波折发展,归依什么都是短暂的,都是无常的。银河帝国是科幻中百万年后的人类发展,所展示的是同样的人类的聚与散、高与堕、合与离、生与死、治与乱、成与毁,一切的一切,可依靠的,都是短暂的,都是无常的,“无事可依怙”!
所有的人们,终究摆脱不了欲望的耽迷。人类在欲望的苦海中,总在寻求那根脆弱的稻草——权、名、利、财,也包括健康、恩爱、平静的生活、优渥的工作,优秀的学习,惶急中抓住一根便牢牢不放,认为这就是依靠。即使清净梵天,也仍然有苦忧伴随,也有轻傲狂慢,何况欲色众天界呢?亦非归依处!
那么何处可归依呢?唯有归敬三宝:
归依处处求求之遍十方 究竟归依处 三宝最吉祥
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 智月朗秋空 礼佛两足尊
三世佛无量十方佛亦尔 悲愿来浊世 礼佛释迦文
智圆悲无极断障无余习 三德等究竟 方便示差别
丘井空聚落朽故寂无人 彼岸林泉乐 礼法离欲尊
正法妙难思善净常安乐 依古仙人道 能入于涅槃
依法以摄僧和乐净为本 事和或理和 礼僧众中尊
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 随佛修行者 住持正法城
三宝真实德无漏性清净 化世真亦俗 佛法得长存
自誓尽形寿归依佛法僧 至心修供养 时念诸胜利
此归依最尊此归依最胜 不由余归依 得乐得安隐
所说归依者信愿以为体 归彼及向彼 依彼得救济
若人自归命自力自依止 是人则能契 归依真实义
佛是梵语,意思是觉者。佛所觉证的,是「正法」,正法也可译为妙法。法是可轨可则的,不变不失的,所以正法是中正而不偏邪的,微妙而非浅显的真理;这是有永久性,普遍性的绝对真理。圆满觉证了正法,才名为佛,所以佛是以正法为身,名为法身,也就是绝对真理的具体显现者。 佛为什么能圆满觉证呢?因为佛有无漏(离一切烦恼杂染)的清净智慧。智慧最清净,所觉证的正法也就最清净,所以称为『最清净法界』(法界即法身)。正法是无往而不在的,迷了并不损减,觉证了也没有增多,有净慧才能证觉清净的正法,所以佛以净慧为命,称为慧命。 法身与慧命的统一,就是佛。佛的智慧,如明月;净慧的体证正法,如明月朗照秋夜的晴空。没有云翳,月光皎洁,蔚蓝色的虚空,在月光中也分外清净。
福德、智慧、圆满,即为佛,即为两足尊。值得所有人归敬。
佛就是智德(智慧)、恩德(福德)、断德(断除一切烦恼与习气),三德皆圆满,所以佛无差别,差别只是方便示现,以接引众生。
归依何处?
归依那清净、圆满、圣洁的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