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推出特色凉面,2.99元一碗,这个时代太可怕了

2020-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晨曦中的金色羽毛

有人说,时代的一粒尘,落到每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还真是这样。

01.

时代嫌弃你,连声招呼都不打

疫情复工后,好友沐沐“被失业”了。

原因不是她的工作做得不够好,或者领导对她有意见等。

而是公司业绩直线下滑,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不得不保留核心部分及核心人员。

也就是说,沐沐所属的整个部门集体被裁员。

只因这个部门不属于核心部门,不能直接为公司创造利润。

个人处境如此艰难,很多大企业也没好到哪去。

疫情期间,作为餐饮业中的佼佼者,海底捞上了三次热搜。

第一次是因为菜品涨价被顾客吐槽;第二次是开了一家“十八汆”面馆;

第三次则是推出超级平价面馆,“捞派有面儿”,再引关注。

这家平价面馆,因为价格太过便宜,一度让人不敢相信。

特色凉面仅需2.99元一碗,带肉的炸酱面也只需5.99元。

难道是受疫情影响,海底捞为保住自家饭碗,豁出去了?还真没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海底捞在火锅市场早已成为不可逾越的领头羊。

但是近几年迅速扩张,导致成本猛增,而消费人群却有同比例增长,导致收支严重不平衡。

加之大环境不好引起同类竞争越发激烈,海底捞开始反思自己发展中的瓶颈。

发现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快捷餐厅不仅能够站稳脚步,而且收益可观,无形中成为了自己的强劲对手。

因此,海底捞这次走平价路线,正是顺应市场的变化和趋势,而疫情只是加速了他们的战略部署。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它给了每一个人无限可能;

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它变化多端,稍有不慎,都会被它嫌弃,甚至连声招呼都不打。

02.

居安思危,才是对人生负责

今年,王思聪创办成立的熊猫直播宣布破产。

而因为各种合同纠纷,成了最高人民法院公示的失信公司,王思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当初熊猫直播平台由王思聪创立、互联网巨头周鸿祎领衔投资,由鹿晗、陈赫等站台背书,融资20亿、估值近百亿。

背景如此强大,怎么说破产就破产了?

据爆料,曾与熊猫直播有过合作的游戏厂商员工说,熊猫员工都很自负。

他们觉得,光是“王思聪”这个响亮的名字,就足够吸引眼球,根本不愁资源和发展。

而王思聪的管理模式却很任性,不仅对自己没要求,对主播也没要求。

据称,熊猫主播,提前开启了养老工作模式,是在所有直播平台中最舒服的。

没有KPI,没有考核,没有管理,每天就播4、5个小时,人气下滑也没关系,等到月底疯狂补时长,就能拿全额薪水。

不仅如此,内部管理上也很混乱,“一个事走流程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两个月,还不一定有结果”。

结果,一些感觉不妙的管理层纷纷离去,剩下的多是一群混日子的员工。

在快速发展僧多肉少的直播行业中,其他公司都在拼命找肉吃,只有熊猫直播毫无危机意识。

遇到困难,管理层集体开会讨论,搞不定就甩给王思聪。而王思聪依托自身的资源,把难题一个个化解。

就这样,熊猫直播平台硬是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烂了。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没有谁可以轻松地留在原地,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哪怕可以任性如王思聪。

满足于现状,没有长远的规划,不是败给了对手,就是败给了时代。

居安思危,敢于走出舒适圈,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03.

抵御风险,靠的是不断突破能力边界

前几天刘涛首次直播,又火了。

4个小时带货1.48亿,观看人数突破2100万,创下全网明星直播带货的新纪录。

这次成功跨界,让刘涛再次一战成名,相信会有更多商业合作的机会纷至沓来。

其实,这已经不是刘涛第一次成功跨界了。

为什么那么多明星尝试跨界转型,效果不佳或不被认可,而刘涛却能一一次成功呢?

众所周知,刘涛当年选择复出拼命拍戏挣钱,是为了为老公偿还巨额债务。

5年的时间,拍了25部戏,还清了4亿的欠款。

我们不知道的是,她在拍戏过程中,反复打磨自己的演技。

从电视剧《芈月传》到《琅琊榜》、《欢乐颂》,每一部播出后都大获好评,刻画的人物角色也深入人心。

之后,除了拍戏完,她还主动开始尝试玩“跨界”。

不过,她并非盲目的去拓展自己的新领域,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擅长的部分来拓展。

《花儿与少年》中,她展示“贤妻良母”的一面,是因为生活中她善于整理和归纳;

《跨界歌王》中,她一举俘获评委与观众的心,最后拿下总冠军,是因为她喜欢唱歌而且唱得不错;

《亲爱的客栈》,她能够化身“霸道总裁”,是因为她确实善于统筹全局;

因此,每一次跨界不仅让自己大放光彩,而且给大众带来了满满的惊喜。

而这次直播中,大部分产品都是吃的。

她不时向大家分享生活小窍门,与烹饪的心得,也只是把贤妻良母的技能换了个舞台分享而已。

疫情过后,很多明星纷纷面临无戏可拍的艰难现状。

反观刘涛,综艺、直播、演戏几项业务同时开花,早已有了抵御寒冬的能力。

04.

终身学习不再是赞美,而应是习惯

还记得去年那则阿里年薪40万招60岁以上老人,作为新项目的顾问和体验师的招聘启事吗?

很多大爷大妈的简历分分钟碾压无数年轻人。

83岁的李路奶奶,毕业于清华大学,思维敏捷,言简意赅,她还是十几个群的意见领袖,经常组织线下活动;

62岁的黄大伯是个IT宅男,带着PPT来介绍自己,“淘宝12年买家经验”、“芝麻信用分785分”、“熟练操作photoshop设计软件”;

67岁的熊昌烈,他说有自己写的书要送给马云,“我写的这本《资本圈》在美国、中国、加拿大图书馆都有收藏,网上已经卖断货了。”

与这则新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那个唐山收费站大姐:收费站要被拆除了。

36岁的她哭喊着说:自己的青春都献给收费站了,除了收费自己啥都不会,以后怎么活?!

36岁收费站大姐,因为没有一技之长,突然间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而83岁李路奶奶,依然能在颐养天年的年纪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这个时代究竟是怎么了,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如果说时代变了,没错:终身学习不再是一种赞美,而是每个人的习惯。

但如果说没变也没错,一直遵循着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

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无法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理财师常告诫人们:鸡蛋不要同时同在一个篮子,也即分散风险。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学会抵御风险,我们才不至于在无常的未来,被时代嫌弃,被生活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