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能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人 |读《故事技巧》
读杰克·哈特的《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叙事弧线”的概念。故事的引擎是主人公的困境或欲望,故事的发展要遵循阐述、上升、高潮、下降的叙事弧线,但讲述的过程不必循规蹈矩。主题是一篇故事灵魂,人物、场景、情节是故事的核心要素,叙事视角和节奏决定着故事是否好看。
了解了这些概念,就可以大致知道什么样的故事算一个好故事,以及如何把一个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以下是本书内容总结和摘要:
1. 什么是故事
故事通常会从一个充满欲望的人物开始,他努力克服成功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在故事的最后,你会读到人物要么战胜困难,要么被困难打倒。
情节就是一系列有意安排的事件,以便揭示戏剧的、主题的和情感的意义。
叙事是“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而情节是“国王死了,王后因悲伤过度而逝。”叙事加上情节,便等于一个故事。
当你寻找主人公的时候,务必要找到那些真正能够推动情节发展的人。
解决困境是每个故事的最终目标。有关人类境况的基本困境包括:爱情、憎恨、痛苦、死亡等。
2. 故事的结构
叙事结构应该是弧线形的,包括:阐述、上升动作、高潮、下降动作/结局。
(1)阐述:
只提供支撑故事的足够信息,解释主人公如何在特定的时间来到特定的地点,介绍人物心中的欲望,以便导入下一个故事环节。
关键词:只给出必要信息、言简意赅、设置悬念。
『 “让他们笑;让他们哭。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等。”——查尔斯·狄更斯 』
(2)上升动作:
好的叙事会随着希望的起伏而展开。
希望的新生与幻灭,谜题的设定与揭晓,悬念的形成和解开,都出现在故事的上升动作阶段。
情节不必线性跟随叙事弧线。
(图:情节与上升弧线。X为情节点)
(3)危机
大多数的现代故事分析家更偏爱将情节的突转称为“危机”,这个更加宽泛的概念预示着故事强度的增加,以及高潮的到来。
危机一来,一切都悬而未决,事情会朝向任何可能的方向发展。对任何一位故事叙述者来说,这都是一个关键点,因为观众此刻正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危机也向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你是在危机开始之前按时间顺序讲述故事?还是以危机开头,利用戏剧张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将他们带进故事中去?
危机是叙事弧线波浪的尖峰。波浪虽然瓦解了,但是它的力量会带来深刻的变化。
领悟点:主人公世界观上发生的变化。
同时具有诱发性事件(情节点A)和领悟点(情节点B)意味着你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你所掌握的素材可以写出一篇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就算是人物没有发生真正的心理变化,你也可以用领悟点来结束危机,自问“是什么事件解决了危机?”纵然你写的只是新闻故事,这个问题也能帮助你设置通篇结构。
(4)高潮
高潮仅仅是解决危机的一系列事件。
(5)下降动作/结局
高潮将你带到了故事的顶峰,从这以后你就要开始下行了。故事逐渐放缓,并接近尾声。这个阶段称为解决或者“解结”。
在结尾时,请你记住:下降动作已经释放了故事所有的戏剧张力。读者想知道一些问题的答案,但是故事动力引擎已经关闭,留下的动力不足以再带动观众前进了。所以别再碰运气了,尽快结束故事,离开舞台。
一旦你回答完必答的问题,你就仅剩一项任务——用新闻界称作“意外结局”的结尾来收场。
一个好的故事结尾会有总结,还有惊喜,也许是让事件完美收官,将主人公完全置入一个全新的境地。它将清楚无误地表明,故事已经结束。
3. 故事的视角
视角可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是谁的眼睛在看?从哪个方向看?观看的距离有多远?
不要在多个视角间频繁切换。
选取少量的主要人物,再加上几个次要人物。
你选择的立足点(摄像机的位置)应该总能为读者观看故事提供最好的视角。为了跟上动作变化,立足点要不断的移动。
远距离时,使用概括叙事;近距离时,使用场景叙事。
故事通过再现生活来揭示生活的意义。故事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4. 故事风格
措辞、句法、语言的节奏感构成了故事的风格。
声音是作者在作品中所呈现的个性,风格是个性的外在表现。
将声音与作品融为一体的最终秘诀是放松,做回自己。当我们以一种自然地节奏和朋友交谈时,我们就是真实的自我。
5. 叙事三大支柱:人物、动作、场景
(1)人物
人物才是读者的兴趣所在。要知道,我们终究是通过他人来定义我们自己。
最成功的故事能够将人物放在主导地位上,掌控整篇叙事。
人物就是价值观、信念、行为、所有物的总和。人物的关键是欲望,因为欲望能够推动故事的发展。
欲望越大,阻碍就越大。只有当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时候,戏剧才会变得有趣。
小说创作有这样一条公理:即人物构成小说,事件构成短篇故事。
非虚构故事叙述者无法控制主人公的性格,但是他能够选择主人公,这一点很关键。
精心塑造的人物是圆形的(多面的、能够变化),而不是扁平的(只有一个突出特征)。人物的深刻变化沿着叙事弧线中的动作线得以展开。
一篇成熟的故事叙述需要以圆形人物为中心。
用细节去展现人物特征,胜过让人物自己说话。
不能推动故事展开的描写都是多余的。
优秀的故事叙述者只描写我们可以控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活成功的密码就在人物之中。
(2)场景
我们天生就是通过场景来理解故事的。场景就是人物表演的舞台。场景能够让我们身临其境,亲历叙事弧线的起伏。
在故事创作中,场景不是最终目标,动作才是。
场景依据故事的情节点一一展开。
每个电影场景都必须改变主人公的“价值负荷”(在解决困境过程中人物起伏的程度)。
(3)动作/节奏
每个场景均应有个高潮,节奏的定义就是叙事从一个高潮发展到另一个高潮的速度。一旦达到高潮点,就要放慢速度。
成功的叙事者颠倒了生活节奏。枯燥的日子总是过得极其缓慢,快乐的时光则如白驹过隙。而写作的悖论在于,当内容枯燥乏味的时候,你需要加快节奏,精彩有趣的时候,故事发展得较快,而你却要放慢速度。你减速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感受、处理并且融入到场景中去。
对于大多数叙事而言,作为故事讲述者,你的目标就是将读者带入场景,体验动作,让他们感同身受。
6. 对话
最好以叙述者的身份提供背景信息,把对话留到合适的地方。
对话发生在场景之中,所以,场景中的其他动作也是有意义的(动作细节)。
叙事本身并不能构成故事。只有当叙事和动机结合起来的时候,情节才会浮现出来。
谨慎对待久远记忆中的对话(真实性、可信度)。
7. 主题
故事的意义、情感和启迪,构成了主题。
文学主题必然来自于作者的价值观,来自作者对人生因果关系的理解。
情节是为主题服务的。
『 人类只有两三个故事,翻来覆去的讲着,就好像它们从没发生过一样。——薇拉·凯瑟 』
完全新颖的主题可能会缺少最重要的故事要素——普遍性。
『 真正的主题不是一个词,而是一句话,一个清晰、连贯的句子,能够清楚地表达故事的原意。——麦基 』
陈述主题需要“名词——动词——名词”结构。
8. 故事写作种类
故事叙述的基本模式:主人公——困境——解决困境。
(1)叙事新闻报道
叙事新闻报道需要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闲逛、观察和思考。
沉浸式报道、观察和重构叙事、采访(关注人物的动机)。
探索人物动机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其“身份标记”。
小心翼翼的挑选细节。主题和观察之间的循环反复,能够帮助作者选择视觉细节和动作线。
不停的自问:“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她为什么要那样做?这个故事能为我们面临的挑战提供什么启示?”
(2)短篇故事 VS 长篇故事
虚构作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小说要探究人物,而短篇故事要探究事态。这对于非虚构作品的写作同样适用。
短篇非虚构叙述作品主要关注动作。
好的故事叙述应该包括上升和下降的张力。
长篇故事:人物塑造、场景设置、结构、观点以及主题。
(3)释义性叙事
释义性叙事要有勇气离题。
为了用好释义性叙事,你不能仅仅跟随一条线:你必须跟踪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释义性叙事作品需要贴近现实的具体特征。读者必须能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看到一个特定的地方。
重要的是动作的发展,它产生结果,使叙事得以建立,把你带到合适的位置上,让你能够解释与你的主题相关的不同方面的问题。
动作线勾画出释义性叙事的整体外观,离题是为了提供真实的解释,它可以将动作线置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下。
成功离题的秘诀是,要在正确的时刻从动作线中跳离出来,从而保持戏剧性的张力。
“高度情感价位” :情感价位越高,离题就可以走得越远。
(4)小品文
小品文只含有一个单一的场景,它独立存在。
小品文有移动的动作线,但却没有故事叙述的完整弧线。小品文中没有困境、危机或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没有主人公。
由于小品文独立成篇,它必须致力于提供一个拥有深刻主题的生命片段,且要能揭示通向美好生活的重要秘密。
(5)书挡叙事
书挡叙事就是你在开头和结尾大张叙事,在每一个叙事部分用一前一后两段引人入胜的动作场景去支撑中间的释义性素材,就有力量去承载长且乏味的中间部分。
先用极具吸引力的叙述快速抓住读者,然后转向较为平淡的说明文字,写完释义性内容后,又把场景转回到最初的事件。
书挡技巧对于写作重大趋势、热点问题及政策故事等非常有用,极大地扩充了叙述的可能性。
(6)个人随笔
“开头——结尾”式写作及杂志写作的主要形式,读者可以在五分钟内读完。
自蒙田以后,所有的个人随笔都包括一个故事、一个转折以及一个结论。
一篇个人随笔的终极回报,便是读者跟随作者从个别事件进入到一般现象,然后登上一个新的抽象之梯,然后返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
(7)专栏
专栏文章大多是思想片段,就某些近期发生的事件作出评论,里面会用到标准的报告写作方法,比如统计数据和直接引用。
一些最成功的专栏作家,都是通过讲故事的技巧而非靠拍桌子大骂来吸引忠实读者的。
9. 道德准则
诚实报道、实事求是、开诚布公。
新闻记者的四条道德准则:说出真相;独立思考;最少伤害;有责任心。
你不能用非虚构文学的形式悄悄地装入依赖于想象的虚构内容,无论那是多大的诱惑。
『 “如果你想让事情按你想的发展,你就是在糟蹋你拥有的事实。”——H.G.比辛格 』
如果事情没有按照你预想的叙事弧线发展,唯一合乎道德的解决办法是要么放弃长久以来在这个故事上花费的心血,要么转而寻找新的叙事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