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自我提升

【剽悍行动营】你都30岁了,没救啦

2018-12-23  本文已影响44人  要瘦的孙小米

小时候的我专注力比较强,

强到什么程度呢?

只要给我一本书,

别人在我旁边说话或者天上打雷我都听不到。

我能近乎100%地把全部心思都放到书里。

所以,我从小成绩就很好,

到高中之前没有考过第二名,

家长也从没操心过我的分数。

那时的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大学毕业是省级优秀毕业生,

在一家省级单位工作两年后,

觉得闲来无事,又考上了中国数一数二的传媒大学,

师从顶配导师。

文静的性格,

清秀的外表,

骄傲的成绩,

似乎未来一切都会这么顺利下去。

然而,我偏不这么做。

硕士毕业后,我不顾家人的反对,

一门心思要“回归田园”、“远离江湖”,

选择来到沿海小城,

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混日子。

那时的我,

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是“独立自主的选择”,

我鄙视金钱,鄙视权贵,鄙视成功。

后来回过头看,

才明白,那只是我晚到的青春期。

然后,就结了婚,每天除了在单位混日子,

就是充分发挥第六感和侦探能力,

盯着自家老公是不是对哪个女同事过于好了点?

后来的状况大家也能猜得到了。

长久不读书,

原先的专注力一点一点消失了。

老天爷赏饭吃,

可是你连饭碗都扔了,

老天爷又能奈你何?

大脑一天天变得麻木,

情感却一天比一天敏感、脆弱。

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上班路上,

我在好朋友的车里跟她哭诉自己的不快乐,

控诉老公不关心我。

我的朋友慢慢地转着方向盘,

一边用同样节奏的声音跟我说:“你想让老公像父亲一样关心你,可是他没有这个义务成为你的第二个父亲啊。他是他,你是你。”

一语惊醒梦中人。

他是他,我是我!

原来,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把自己消灭,

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他人的附庸。

谁也没有义务拉扯你,哪怕是你最亲的人。

我一点一点地捡拾着被我丢掉的阳光。

大概这样过了五年吧。

五年间,我摆脱了对情感的过度依赖,

实现了事业上的独立自主。

我所制作的作品连续数年获得全省奖项,

在这个小城也算是专业领域里的佼佼者了。

这样就已经很好了吗?

不!

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我还跟着朋友学心理学,看哲学,研究佛学,

看各位大牛们的公号文章,

其中就包括猫叔的公众号。

当时是因为知名作者王路推文介绍说,

有一个小伙子非常有行动力,

已经走访很多互联网大牛。

我很感兴趣,心想我最缺的不就是行动力么?

他可以成为我的榜样。 

嗯,我决不能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我想成长,想长得更高、更壮,

想实现儿时许多绮丽缤纷的梦想。

我清楚地知道,我需要一个外力来帮我一把,

对我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医治和矫正,让我的行动更加有力,更加高效。

吸引力法则说,当你真诚地需要什么时,宇宙都会配合你,

然后我就看到了剽悍行动营的招新海报,

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为什么毫不犹豫呢?

因为我已经尝到了改变的甜头,在我头脑中,

“江山易改,本性难易”已经不成立了。

我相信我能通过这个行动营再一次找到改变的契机。

进营之前,我并不了解行动营的运行模式,

我当时只有一个简单的目标,

那就是逼一逼自己,

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最好能把潜力逼出来。

进来之后,发现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可以说给了我更大的、超乎想象的惊喜。

第一是有写作训练。

而这个训练又不单是针对写作,

还包括思考力、专注力、阅读力……

不仅给你方法,还给你心法,

密不透风地点中我的死穴。

一天一篇打卡文,还有连长、排长轮番关怀指导,

全连好几十口子老铁在关注,

这等于逼我开启了写作和思考的快速成长模式。

第二是有导师的讲课。

连续高密度的导师分享课特别精彩,

他们以更加系统的方式解读我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指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

我曾经因为时间不够用而抱怨,

曾想过要不要适当取舍,

可是后来我真的不舍得。

每位导师的课程都凝聚了他的经验和智慧,

情真意切地传授让我不舍得漏掉哪怕一个字。

于是,我一点一点逼自己更努力。

第三是成为各种小助手的机会。

思维启发小助手让我的头脑风暴来得更早一些,

思维开发也更用力一些;

点评小助手让我拼命阅读老铁们的文章,

这种观看的角度,让我能更好地学习他们的优点。

第四是营里互相点评、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积极力量。

因为时间不够用,

我学习小远四点半起床,

六点半之前完成打卡文章;

和同桌、老铁进行链接,

每天互动学习,彼此勉励;

和连长、排长等指导官们添加了微信,

有问题能够得到他们第一时间的关怀和帮助;

还和个别讲课导师添加好友,

比如指南针老师,他能就我出现的问题一针见血地给出解决方案,

让我在感动之余倍加佩服,让我特别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芷水蓝、浅蓝色的梦、杨娟、sam、韩春臻、星辰……

一个个素未谋面的互联网名字转变成贴心的朋友,

让我这一趟行程收获满满。

在渡过了一个倦怠期之后,

我在反思剽悍行动营对我而言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大家常听到的那句话:不逼一逼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22天正好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周期,

行动营用打卡、点评、听课、抱团等方式,

科学地迫使我们开发深度思考,

培养行为习惯,帮我们打开眼界、快速行动。

我已经三十多岁了,

现在开始奋斗不晚吗?

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便是现在。

是的,我的奋斗或许已经晚了,但是我不能更晚!

我告诉自己,行程还未结束,剽悍还在继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